□ 本报记者 田 潇
日前,一场与健康相关的讲座在新华美术馆开讲:沧州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市肾病治疗中心主任兼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郭铁标,以医生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将名为“肥胖概论”的健康科普知识阐释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啥是“肥胖”
所谓“肥胖”,郭铁标解释,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男女体内脂肪占比有差别,但大体上为20%左右,体内脂肪达到25%—30%时,就是肥胖。
目前,常用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又译为体脂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身高(kg/m^2)。以体重指数对肥胖程度的分析,体重指数在25.0—29.9为超重,大于或等于30为肥胖。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肥胖的原因
肥胖者中,单纯性肥胖占肥胖者的95%以上,所谓的“中年性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但是中年性肥胖者中,有时候也隐藏有病理性肥胖,不可忽略。
形成单纯性肥胖的原因,郭铁标列举了遗传、社会环境、运动等因素。他介绍,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40%肥胖的几率,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子女可能肥胖的几率升高至70%─80%;另外,暴饮暴食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使得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减少,另一方面因为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因而形成肥胖。
肥胖是“万症之源”
肥胖的外形分为腹型和臀型。脂肪堆积在臀部及大腿,腰臀比相对小,女性多见,危害相对小。腹型肥胖以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为主(大细胞),臀型肥胖以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为主(正常细胞);大脂肪细胞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诱发糖尿病等疾患。因此,腹型肥胖更具有危害性。
哪些人容易胖?35岁以后的男性、分娩或绝经后的女性、停止运动或戒烟后、经济条件突然提升后、食欲好等。
肥胖有何危害?郭铁标称之为“万症之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鼾症、胰腺炎、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髌骨软化……
减肥是世界性难题
针对肥胖这一社会性问题,郭铁标幽默地说:“‘迈开腿、管住嘴’,这一耳熟能详的‘名言’,无比正确,但只有极少数人做对了。”
科学的饮食,是减肥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首先要了解食物,提供热量的三大食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食物产生的热量:碳水化合物4千卡/克、蛋白质4千卡/克、脂肪9千卡/克。其实相对于脂肪,主食含热量很低。
郭铁标说,不控制饮食、不计算热量是减不了肥的,摄入热量低于消耗热量是唯一出路。
运动达人的建议
怎样运动?什么时候运动?多大量?能不能坚持?
郭铁标也是一位运动健身达人。他在推荐了最适合减肥的有氧运动的心率范围计算公式后,提出几点建议:不要空腹运动、不要餐后运动,持之以恒、科学合理、避免运动损伤、强烈反对使用药物或手术减肥。
郭铁标提醒,减肥不是简单的减体重,减少脂肪、增加肌肉才是目的,能够提高基础代谢率,减轻胰岛素抵抗。
怎样增加肌肉?科学饮食、科学运动;负重阻力训练一定要专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