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傻”军医柴木林 周红红 齐斐斐 孙福军 2021年04月30日

柴木林针灸治疗聋哑儿童

15岁参军时的柴木林

柴木林和女儿柴英合影

为抢救磷中毒病人,他口对口为病人吸痰,导致自己中毒;为探索针灸疗效,他冒着生命危险在自己身上试针;为试验止血药,他毅然割开自己的血管;为试验冻疮药,他故意冻伤了自己的脚……他一生做过许多感人的事,都只为报答党恩。他就是曾在沧州奋斗过的——

日前,我市红色文化研究者孙福军在寻访黄骅边防故事的时候,意外得知了柴木林的感人故事。

柴木林,1930年出生在保定高阳县西演村,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入党。新中国成立后,调到黄骅歧口海防连,从此与沧州结缘,在艰苦的海边默默工作了13年。1968年11月1日,北京军区给他记一等功,1969年4月,柴木林出席了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柴木林曾任河北省军区独立师5团卫生队长,独立师卫生科科长、后勤部副部长,离休前任河北省军区独立一师后勤部副部长。离休后,回到军区干休所,1991年7月病故,享年61岁。

柴木林的女儿柴英,在沧县参军入伍,退休于空军某部。2010年,通过博客,与孙福军相识。

孙福军说,今年是柴木林去世整整30年。在柴英的回忆中,那段带着海风咸味的故事也逐渐清晰起来。

抢救磷中毒病人,口对口吸痰,导致自己中毒

1967年12月12日,黄骅县后塘堡村有两户村民在野洼里拣回两只死大雁,本想改善一下生活,没想到惹出了大祸。大雁是人放了农药、用来药狐狸用的诱饵,两户村民食用后全家都中了毒,一人已奄奄一息,其他6人不同程度中毒。

柴木林接到村民的求教电话后,马上带着卫生员骑车赶往后塘堡,半路上碰到了送病人的车。这时,公社医院的蔡医生也赶到了。此时病人脸色发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鼻流黑水,蒜味刺鼻,不省人事,情况非常危急。经验丰富的柴木林根据平时抢救中毒病人的经验判断,这是1605烈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时间就是生命,两位医生立即决定,马上就地展开抢救。大家把病人抬下车,在张巨河村找了两间民房,争分夺秒与死神抢夺生命。

这时一个中毒的孩子呼吸道堵塞,脸都憋紫了,需要立即吸痰。没有吸痰器,柴木林毫不犹豫地伏下身子,嘴对嘴地把黑色的痰液吸出来吐到手绢里。然后又一连数10次做人工呼吸,直到孩子能自主呼吸了,他才缓了一口气。昏暗的煤油灯下,炕上还躺着3个危急的病人,一会儿给这个打强心针,一会儿给那个做人工呼吸,他和蔡医生及两个卫生员像作战一样。

就这样紧张抢救几个小时后,柴木林感到头晕、恶心、腹痛,大汗淋漓,两腿发软,险些栽倒。他意识到,自己也中毒了。他想,毒性真大,来得好快啊,他隐约感到一丝恐惧,但他不能倒下,病人的生命系在他的身上。他强打精神,做了几次深呼吸,又继续工作。一直坚持到县医院救护车赶到。

病人要吐,他赶紧用双手接着,然后埋在屋外安全的地方,他怕污染物引起其他人或家禽中毒,别人替他他不让,他说:“我已经中毒了,不能再让更多的人中毒,毒就毒我一个,死就死我一人吧。”就这样,他们在死亡边缘拉回了4条生命。

在场的群众都感动了,病人家属则含着泪说:“是解放军给了俺们第二次生命。”

为试验“止血药”,切开自己的血管

为试验冻伤药,他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情况下,故意冻伤自己。

后来,为了试验止血药,他到医院请教医生,到民间去搜集偏方,采集中草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搜集了几十种偏方和中草药。像着魔一样,逢人便打听:“你知道止血的偏方吗?你听说过什么草药能止血吗?”他对搜集的上百种偏方和草药,对各种草药的性质及止血原理进行认真分析对比试验。

他和卫生队的同志们不知熬了多少夜晚,用土法制成了一种新的止血药。制成之后,他们进行了多次动物试验,证明止血效果很好,但对人的止血效果如何,还没有试验过。柴木林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他的想法遭到了战友们的坚决反对。那天中午,柴木林打发同志们吃饭去了,他准备好了试制好的止血药,在自己的腿上打上麻药,便毅然用手术刀切开了腿上的血管,顿时,鲜血喷涌而出。他冷静地敷上止血药,血很快止住了,效果很理想,他兴奋地忘记了疼痛。

后来,他和战友们又不断探索、反复试验,先后制成了止血一号、止血二号、止血三号,为部队的战备执勤和训练医疗保障发挥了作用。

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治病

在医学上,柴木林不仅研究西医,还钻研针灸,在抗生素匮乏的年代,医治了很多人。

针炙治疗聋哑儿童、针灸救活襁褓中的婴儿,心里装着病人,唯独没有自己。1972年的冬天,柴木林随部队野营拉练,他患高血压,加上体胖,走路很吃力,但他坚持和部队一起行军。一到宿营地,别人都休息了,他还要给当地百姓和官兵们看病。由于工作紧张、劳累,他血压高、头晕,脚肿得穿不上鞋,几乎站不住了。他就用冷水敷一敷头,给自己扎两针,坚持看病。一连几天,当部队行军到石家庄无极县时,他终于累倒了,突然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到石家庄和平医院抢救,被诊断为脑血管痉挛。抢救了6个小时才苏醒过来。从那时起,他的身体一直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多年靠药物维持,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失眠,长年折磨着他。

柴英回忆说,因为沧州、天津一带患哮喘病的人很多,父亲退休后潜心研究,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治疗哮喘的经验和药物,为很多病人解除了痛苦。每天都有病人慕名而来,他从来都是认真热情地接待。其实,那时他已经患了严重的糖尿病综合征,末梢神经炎疼得他整夜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每天要靠镇静药睡眠。那天,他像往常一样认真诊治病人。夜里10点多,他照常服了镇静药睡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再也没有醒来。

凌晨两点多,当亲人发现的时候,他已静静地、安详地走了,没有向亲人告别,没有留下一句嘱托,没有惊动任何人,安静地走完了他61年平凡而感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