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铭查看化妆刷生产进度
下岗创业
盯上化妆刷产业
4月27日,沧州绚彩化妆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铭,一早就来到生产车间安排生产,“现在,外贸订单开始回升,我们正在为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客户生产,准备利用市场恢复期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
刘铭所在的沧县兴济镇是国内化妆刷的主要产区之一。早在清朝中后期,兴济镇就是国内猪鬃产业聚集区,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羊毛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是国际化妆刷的重要原料供应地;上世纪90年代,原料优势和用工成本,吸引韩国等国化妆刷企业纷纷进驻,成为国内重要的化妆刷产业聚集区。
“利用当地优质的原材料,韩国化妆刷企业在兴济镇实现了快速发展,产品出口日本等国家,快速成长的化妆刷产业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在国企下岗后,刘铭敏锐地发现新商机。
但怎样进入化妆刷行业呢?
一时,刘铭犯了难。
“直接做化妆刷,我没有技术;给企业供应原材料,我也没货源……”
经过市场分析,最终刘铭将目光放到了毛刷的外包装上。“当时,化妆刷大多采用塑料外包,我在当地相关企业工作多年,对塑料外包材料熟悉,能快速建立相关渠道,供货质量、价格、相应速度等方面比外企自己采购有优势,因此我选择从塑料包装材料切入化妆刷产业。”
刘铭从塑料包装材料入手,很快就受到了当地化妆刷企业的认可,并连续5年成为当地化妆刷企业包装材料的主要供应商。
连亏3年
提高品质敲开外贸大门
在塑料包装材料事业蒸蒸日上时,刘铭果断地转型进入化妆刷生产领域。
“当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们有产地优势,为什么不做呢?于是就给了自己1年时间,万一成功了,又开创了新事业,不是更好了吗?”刘铭开始二次创业。
很快,刘铭就推出第一代产品,但由于质量一般,1年时间,公司居然连一笔订单都没有。
痛定思痛,经过市场分析,刘铭将企业目标定为通过高品质产品主打外贸市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一连亏损了3年,刘铭才带领企业实现了盈利。
“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让我们借鉴,大家就不断小批量生产,然后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请他们检测、试用、提意见,然后我们再改进,这样不断循环往复。3年坚持,公司产品品质不断提高,最终得到了外贸企业的认可。”刘铭回忆创业初期的艰辛。
刘铭逐渐接到周边外贸企业的订单,同时,公司的产品也发展到数百种。不久,天津、深圳等地企业也开始与他们合作。
在化妆刷行业站稳脚跟后,刘铭又开始打造自有品牌。“给别人贴牌生产,只能挣辛苦钱,打造自有品牌,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
很快,“魅卡秀”品牌推向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魅卡秀”品牌占到了企业20%的产能。
转型
打通内外贸双循环
现在,绚彩公司年产能超过50万支,已经成长为业内知名的化妆刷生产企业。正当公司在外贸领域快速奔跑时,刘铭又带领企业开始转型进军内贸市场。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内需不断增大,尤其是‘90后’‘00后’消费能力的成长,彩妆行业潜力无限,作为彩妆行业的细分行业,化妆刷也搭上了顺风车。”去年的疫情影响,更加坚定了刘铭转型的信心。
怎样开拓内贸市场,成了刘铭最近不断思索的难题。
怎么办?
还是依靠产品品质。
“我们之前主营外贸,和深圳等地内贸企业相比,优势是产品品质好,因此就通过设立直营实体店,通过使用体验征服消费者。”刘铭说。
现实再次给刘铭浇了一盆凉水。
使用体验好,让“魅卡秀”品牌积累了大量拥趸,但实体店超高的运营成本也让刘铭不堪重负。
实体店被逐步关闭,刘铭又将目光对准电商。经过1年时间,电商销售占到公司销售的10%,虽没达到预期,但潜力无限,刘铭信心十足。
“电商销售直达消费者,实现了精准营销,是目前各种销售渠道中获客成本较低的渠道之一,也是扩展品牌的最佳渠道之一。我们没做好,主要是企业缺少专业人才所致。”刘铭分析。
针对企业的不足,刘铭开始“曲线”发展,通过借助电商平台,实现产品直达消费者。“与电商平台合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作为生产企业用心做好生产,虽然利润空间少了些,但出货量提高了,也是不错的选择。”刘铭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