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桂珍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资料片)
“革命母亲”刘桂珍:
任丘市议论堡镇阁辛庄村一处普通农家小院,收拾得干净整洁。94岁的“革命母亲”刘桂珍跟二儿子、二儿媳住在这里。见到我们到来,刘桂珍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
“我现在除了腿不太方便,身体好着呢!2015年,我还作为支前模范到北京参加了阅兵式呢!”刘桂珍满脸自豪,她讲到的阅兵式,就是2015年9月3日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阅兵式那天,我在第一方队。这个方队有30辆车,我坐在10号车上。”刘桂珍讲述着,二儿子邓国平翻出当时的照片,只见刘桂珍胸前戴着5枚奖章,手里拿着一束红花,腰背挺直坐在车上,看上去格外精神。
“和战争时期比起来,现在国家的军事力量真是强了百倍、千倍,再也不怕别人欺负了!在方队经过天安门时,我们都把花挥舞起来,挥得真带劲!”参加阅兵式让刘桂珍震撼的同时,更让她感到振奋。
刘桂珍说,看到阅兵式上的现代化军事装备,她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专门给八路军做枪、做子弹的父亲。
“日本鬼子知道后,就把我父亲抓了去,不光把眼弄瞎了,还把父亲打得全身都是伤,但父亲什么都没说。等我们把他接回家时,人就不行了。”回忆当年父亲牺牲的事,刘桂珍眼里含着泪花。她说,自己的大哥当时是村长,只要得知鬼子要来的消息,就让她去给八路军报信。那时,村与村之间都有战壕、地道相连,村边还有很多芦苇地,刘桂珍虽然只有十几岁,但胆子大,头脑灵活。
有一次,送信途中突然遇到敌人巡逻。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她机警地躲进附近的柴草垛里,一躲就是两个小时,等敌人的队伍走远了她才出来,一路小跑及时把信送给八路军。
面对日军残暴及身边亲朋的悲惨遭遇,刘桂珍主动加入妇救会组织,并很快成长起来,成为村妇救会主任。
“八路军在打周边广安炮楼、北魏炮楼和西凉炮楼时,我领着妇救会的成员为他们站岗放哨、传递信息。”刘桂珍说,“打广安炮楼那场战斗十分激烈,受伤的战士有500多人。”那时,刘桂珍积极组织妇救会成员将伤员运送到当时的政府医院。
“我们虽然没能上战场杀敌,但可以为八路军和游击队做饭、洗衣服、照看伤员。”刘桂珍家是堡垒户,多次接待八路军将士、掩护伤员,常常和村民到附近的据点把负伤的战士接到村里、送到医院。她为抗战作出很大贡献,刘桂珍获得3次嘉奖、2次奖励。1944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5年9月,她作为妇救会的优秀模范,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她拿出5枚珍藏的荣誉勋章戴在胸前。那时,心中感到自豪又荣幸。
刘桂珍说,很多战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牺牲。她能参加阅兵式,就是替父亲和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祖国的强大。
新中国成立后,刘桂珍和丈夫邓泽庭一起做村里的征兵工作。在刘桂珍的影响下,二儿子邓国平当了兵,邓国平的儿子也参了军(2012年在执行运输保障任务中因公牺牲)。
刘桂珍原来与几个孙子住在任丘市梁召镇北芦张村,虽然年龄大,但身体硬朗。多年来,刘桂珍不愿给儿孙添麻烦,始终坚持自己洗衣、做饭。儿孙们都很孝顺,有好吃的就给她送过去。只要身体允许,刘桂珍都会参加村里的党员代表会,了解村里的新变化和党的新政策。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人还拿出200元钱支持抗疫。
2020年7月,刘桂珍不小心摔折腿。出院后,二儿子、二儿媳就把她接到了议论堡镇阁辛庄村一起生活。现在,二儿子、二儿媳把老人照顾得很好。天气好时,他们都会扶母亲到院子里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