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6月起,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了红色家风故事征集活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多部门及我市各级文明家庭积极参与。为进一步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扩大影响力,自今天起,本报推出“文明家庭·红色家风故事” 专栏,敬请关注。
“1937年哪,鬼子就进了中原……”“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那知心话啊……”我的爷爷已经离开我们23年了,但他教我唱过的那些红色歌曲,熟悉的旋律时常回荡在耳边。
我的爷爷名叫李洁,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1921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并入党。他活跃在冀鲁边区,和时任冀南文化界联合救国会主任吕器同志并肩战斗,一起创作抗日鼓词、谱写歌曲,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任劳任怨,苦干实干,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他自己生活节俭,却慷慨资助贫困学生,从不声张。他经常和学生谈理想、谈人生,被学生当成无话不说的知己。直到现在,我结识很多朋友,每当我提起爷爷的名字,友人们都会尊敬地说,那是我的高中老师。
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我的父亲严于律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长期扎根基层,踏实工作,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2005年,在东光县金庄乡卫生院院长职位退休后,仍继续为医疗事业发挥余热。我的弟弟也秉承了爷爷严谨实干的革命奋斗精神,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忘我地搞科研。2021年,他获得市级“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离休后的爷爷经常和我讲述那段峥嵘岁月,我见过爷爷谱写的密密麻麻的曲稿,那些音符像一颗颗跳动的心,带着铿锵的旋律飞到了劳苦大众的心里。爷爷还教我学唱这些曲子,他吟唱起来那庄重的神情、激昂的曲调,把我带回到那个烽火年代……
受爷爷的影响,我在工作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实干认干,锐意进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于20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业余时间我爱好写作,发表多篇文章并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2021年加入省作家协会。
今年,我有幸参与了东光政协《百年丰碑》一书的采编工作,在查找烈士资料和采访抗战老兵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教育和升华。在书写那一幕幕战斗场景时,我的耳边时常回荡起爷爷谱写的抗日歌曲的旋律,久久挥之不去,成为我创作的强大动力。从没有想到,身为红色革命后代的我和爷爷一样,为革命英烈撰写文章。
峥嵘岁月百年路,盛世华夏万代春。爷爷厚植的爱国爱党情怀,深深影响了我们两代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同龄的爷爷若泉下有知,一定会为后代的红色传承感到欣慰。“最好的纪念就是坚守”,他信仰坚定的革命意志、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永远是我们淳厚的家风,必将一代又一代接力传承。
李莹/口述 韩学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