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内外兼修 “萄”人欢心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2021年09月08日

远看玛瑙紫溜溜,近看珍珠圆溜溜,掐一把水汪汪,咬一口甜到齁……吴桥县胜彦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又熟啦!

说起葡萄,合作社负责人王振荣满满自豪感。“有些新品种熟了,俺都不敢在微信朋友圈招呼,就怕一发图,人们来了摘没了,给预订的老顾客留不住。”她说,虽然自家的葡萄每公斤比市场价贵了不止一两元,却也不妨碍它们被争相订购。

“呦,这葡萄可真甜!”“还真是,你尝尝,这边这种味道更香。”……这不,来到王振荣的采摘园,还未见到人影,便听到了不少人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两个游客交流着“吃货”体验。

“你们摘的这是蓝宝石,果形像手指细长,滋味可口,特别受欢迎,下手晚了可吃不上。”王振荣打趣道。“这边还有蜜光、白鸡心,滋味都不一样。”

听她这么一介绍,才知这小园子看着不起眼,实则“藏龙卧虎”。

“别看俺这葡萄园才3亩地,光品种,就种了十几个。除了刚说的,还有阳光玫瑰、超峰、巨玫瑰、葡之梦……”她一一数到的,不仅有时下备受市场欢迎的品种,还有很多竟是不多闻的新品种。

可从葡萄栽植再到丰果期,少说也要3年时间。“你这眼光够超前。”记者不禁感叹。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都喜欢尝新鲜。有特色才有市场,而且众口难调,少量多种,才能圈住更多人的心。”只听她笑言,“当时俺们买苗,特意考虑了种植周期,如果种市场上的老品种,再过3年,可能会面临淘汰。但是新品则不同,虽然苗贵,但有了这3年的培养,结果时应该正流行。”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集中上市可能带来的滞销隐患,这些品种的上市时间,也被她安排得妥妥当当。如今采摘园中最早成熟的葡萄7月底就能上市,晚熟的,能一直摘到霜降。

擅尝鲜,种植的功夫也不容小觑。王振荣内外兼修,成就了一颗真正的优质果实。

“现在人们注重食品安全,尤其是有时候打了农药的东西,人们吃着不舒服,俺们种起来也难受。”因环保压力从橡胶行业转型,王振荣格外重视农业生态安全。在种植之初,她就尝试着无药管理,为了保证果品和产量,她还向一些动物帮手求助。

悠闲漫步的柴鸡、大鹅,就是实现果实健康成长的好帮手。这些小家伙,是天生的除草、捕虫“小能手”。有了它们的护卫,就能减少除草剂、除虫农药的侵袭,这才守住了“绿色”初心。

让养殖场头疼的污废,来到王振荣这里,也成了宝贝。腐熟发酵后撒到地里,便是帮助葡萄茁壮成长的营养剂。也正是有了这样有机底肥的助力,她这里的各种水果都滋味十足。

种得多了,看得广了,王振荣的种植头脑也更加科学了。她还尝试着使用一些生物菌肥改良土壤,让植物成长的摇篮更加健康。不仅如此,为了防病、防虫,她还从葡萄种植交流群学来了新技能,使用酵素当作叶面肥,为植株强身健体。

“俺们省人工,人们也高兴。自己愿吃啥样的就摘啥样的,口口相传,俺们的名声就传出去了。”她说,“现在不少顾客都估摸着时间提前预订,要是说晚了,就只能等到明年再尝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