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沉浸于自我世界中,可以说话,但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不懂得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情绪和感受。这就是自闭症儿童,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
有这样一群人,虽然此前素未谋面,却因一个共同的心愿走到了一起。他们只为——
国庆假期期间,“眨眼星伴——关爱‘自闭症儿童’慈善画展”在位于运河区御河路“理享山28号”园区的山艺术馆举行。现场展出的100幅绘画作品,全部由星月社(由我市自闭症儿童家庭组成的民间公益组织)的自闭症儿童创作而成。灵动的小鸟、波涛汹涌的大海、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像……每一幅都展现着孩子们独特的视角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这些特殊的画作,深深地吸引着观展者的目光。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将心仪的作品带回家。短短6天,86幅作品被认购,筹得善款19000元。山艺术馆馆长刘晓明表示,这些钱将全部捐赠给星月社里痴迷绘画的“小艺术家”们。
星月社
自闭症儿童的另一个“家”
今年39岁的王平,是星月社的发起人。
2016年,王平的小女儿被误诊为自闭症,王平也因此结识了沧州的自闭症家庭。后经专业人士确认,女儿并非自闭症,但是自闭症患儿父母那种“想死而不敢死”的苦痛,却让王平感同身受,久久不能忘怀。为此,她下决心创立“星月社”,成了众多自闭症孩子的“星妈”。
从定期组织生日Party,到每季度为孩子们举办一次联欢会,再到参加读书日诵读会、让孩子们学习绘画和书法、举办画展和二手书义卖活动……王平想尽一切办法,为自闭症儿童创造走出家门与人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和接受能力。
与此同时,她邀请自闭症方面的专家和家庭教育专业人士来沧为家长们进行讲座,每月举办线下育儿交流会、组织开展读书会,为家长们提供倾诉、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从最初的6个家庭,到现在的300多位成员,5年间星月社不断发展壮大,大家彼此扶持,相互鼓励,亲如家人,共同呵护和陪伴着这些“星星的孩子”,给了他们另一个温暖的“家”。
策展人
用艺术敲开紧闭的心门
其实,早在今年7月,刘有鑫就萌生了举办慈善画展的念头。
在天津美术学院攻读艺术学硕士时,刘有鑫就开始研究艺术疗愈在临床上的应用。
2020年6月毕业后,他回到沧州,主动联系相关机构,开始义务教自闭症儿童画画。
除了每周5节一对一课程和一节小组团体课外,刘有鑫还定期为自闭症家庭开设亲子美术课程。
“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专注于色彩与线条,用手中的画笔尽情地表达自我。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孩子们打开紧闭的心门,让他们用画作与外界进行一场别样的沟通。”
7月28日,王平在市群艺馆公益展厅为星月社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画展,刘有鑫看到展出的作品后深受触动。他主动找到王平,提出要到星月社教孩子们画画,还要为孩子们筹备一场慈善画展。
众人携手
为孩子创造更多可能
当得知好朋友刘有鑫想为自闭症儿童举办慈善画展时,刘晓明主动请缨为画展提供场地支持。不仅如此,他还邀请了很多专业人士,参与到画展的文案、设计、布展中来,并把这场慈善画展作为山艺术馆的开馆之展。
“孩子们的画得到了专业人士乃至社会的认可,这是对孩子们最大的鼓励。这次画展也给予了家长力量与希望,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王平动情地说。
为了这些“星星的孩子”,这群本不相识的人们走到了一起。未来,他们将携手为孩子们打造更为丰富的艺术空间,努力让自闭症儿童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为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