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坝上秋牧 任建军 摄
民间传说中,蛟要想化龙,除了需修行千年,还得度过天地人三劫。天劫也称雷劫,蛟必须得登天,去承受天雷焚身之苦,承受得住即可化龙翱翔天际,承受不住便灰飞烟灭,千年道行毁于一旦。地劫是走蛟之劫,蛟要想化龙必须进入大海,于是蛟便会在道行圆满之际,从大江大河顺流而下,冲进大海,这个过程叫走蛟。由于蛟自带浪潮,很容易造成江河决堤,保佑平安的各路神灵就会设置很多屏障,百姓们也会想出许多办法,包括用刀兵之气等来阻止。因此走蛟入海也是困难重重,一旦不成功,就会堕入深渊,永世不得化龙,此为地劫。而人劫便是俗话说的讨封,据说走蛟时遇到的第一个人,若给说上一句封正的话,比如“这条龙真大啊!”那蛟便可以入海化龙成功。若无人给封正,比如说了:“这蛇真大啊!”那蛟龙便会化龙失败,而蛟也会报复那个不给封正的人。
沧州的宣惠河,曾叫王莽河。是黄河入海故道,每逢雨季,便洪水滔滔,巨浪滚滚,这个黄河入海口也成了走蛟入海,度劫化龙的必经之路。大约在两千年前,在这个黄河入海口的河湾内,有一个小岛渔村,村人皆以捕鱼捞虾为生。
一日,有位姓杨的老汉像往常一样到河口捕鱼,刚把渔网撒下,忽听前方传来轰轰隆隆之声,抬头望去顿时吓得脸色煞白,只见河道之中巨浪翻腾,水势滔天,滚滚洪流沿着河道向入海口汹涌而来,老汉顿时被吓傻了,他从未见过如此景象。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是不是遇上了入海的走蛟?他想划船靠岸,早已来不及了,滔天巨浪顷刻而至,且狂风骤起,天色随之变暗,杨老汉慌忙伏身趴在船上,两手紧紧抓住船帮,双目紧闭,小船忽而被推向浪尖,忽而又跌入谷底,上下颠簸,左右摇晃,随时都有颠覆沉没的危险。过了许久感觉情况好了一些,杨老汉慢慢爬起来抬头一看,一条巨大的蛟龙横亘在宽阔的河道之中,几十丈长的身体浮出水面,浑身的鳞片簸箕般大小,金光灿灿,硕大的脑袋上铜锣一般大的两颗眼睛正注视着自己。
不曾想江河走蛟的竟然是真的。于是鼓起勇气,铆足了劲向那巨蛟大喊一声:“好大的一条龙啊!”
那巨蛟却像未曾听到一般,还是双目紧紧盯着老汉,杨老汉被吓得腿都软了,心想不会是巨蛟没听到吧,就又加了一句“龙王爷快入海吧!”话音刚落,只见那硕大的身躯猛然跃起,一声咆哮飞腾在半空之中,同时裹挟起一团团浪花飞雾,直奔大海呼啸而去。宽阔的河面很快风平浪静,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杨老汉站在船头,感觉像是做了一个梦。他回去后将此事告诉村中邻里,人们对此事大多是半信半疑。
当天晚上,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威严老者向杨老汉作揖道谢,来者说自己便是昨日江中之蛟,托您老人家吉言封正,现已渡劫化龙。为表谢意,特留下龙鳞一片,后会有期。
杨老汉从梦中醒来,本以为只是一场虚幻,竟然在门口发现有一片龙鳞。簸箕大小,厚厚实实,金光灿灿,像一枚硕大的铜钱。仔细看上面还有几行字:“今日化龙去,且留一片麟,幵年封王时,必报河湾人。”
杨老汉向邻里们讲了这个梦,村里人纷纷来看龙鳞,惊叹不已,仔细揣摩那几行字的意思。这四句话中别的字都好理解,只是一个“幵”字,大家不解其意。后来一位白发白眉白须的长者,仔细端详后频频颔首,他告诉大家,“幵”由两个“千”字组成,是说两千年之后,化龙之蛟当能封王,到那时这位龙王爷一定会回来报答生活在河湾中的后代子孙。
龙鳞乃神物,长者建议尽快在村旁为这位龙王爷塑身修庙,并将龙麟供奉于庙前广场的高台之上。斗转星移,日月交织,天长日久,风吹雨淋,龙鳞遂化作一汪汪碧水,供人们养鱼养虾,制卤晒盐,使当地百姓得以丰衣足食。百姓为了感念龙王给的恩德福惠,把王莽河改称宣惠河,意思是要世代感念宣扬龙王爷的恩惠,并教育子孙后代,一定要坚守河湾村这个蛟龙入海的风水宝地,人们盼着到双千年之后,尽享富庶繁华,兴旺发达。
时光进入21世纪,宣惠河入海口附近果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骅港横空出世,经济发展异军突起,新城区建设也如火如荼,昔日河湾之内的盐池虾池现在变成了沧海文化风景区。据当地老人们讲,这个沧海文化风景区,追根溯源就是当时龙鳞化出水汪子的地方——龙鳞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