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薛飞鹏 2021年12月06日

对于“廉”的含义,自古以来有着不同的阐述。我国最早关于廉洁的叙述是屈原在《招魂》中的自述:“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意思是: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在今天这个时代,廉洁的内涵又是什么?笔者认为,廉洁就是思想上的纯洁正直,是行动中对规矩的坚守,是面对诱惑时的凛然正气。

廉洁首先是思想上的纯洁正直。景公曾问晏子:“廉洁而长久的政治是什么样的?”晏子答道:“就像水一样啊。清澈的水是多么漂亮啊,它要是混浊就会污染了道路;它要是清洁就会洗去污染,所以长久。”作为人民公仆,要心如清水、心无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无私,才能做到真正的廉洁奉公。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说文解字》中对“廉”的解释是:“廉,棱也。引伸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可见“廉”这个词最开始是作为名词,之后引申才有了今天“廉洁”的用法。从词义的演化上,也可以看出,想要“廉洁”就要做到“清”“俭”“严利”,即行为上要清正、节俭、拒绝利益的诱惑,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总而言之要守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政府和政府各级领导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作为一名干部,有规矩法度护身,廉洁自守,才能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于谦的名句铿锵有力,它告诉世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都要保持一身凛然正气。孔子曰:“政者,正也。”政治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倘若官员禁不住权钱的诱惑,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名节操守不容玷污,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这才是一名党员应有的抉择。

重任在肩,我们应不负众望,拒绝各种诱惑,坚定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莲”一样的君子,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用智慧和汗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单位:吴桥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