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于洋星”是这样“炼”成的 ——走近沧州“80后”北航之“星”于洋 2022年01月10日

本报记者 张梓欣

这几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授的沧州“80后”小伙于洋“火”了——国际天文联合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的消息,一经《沧州日报》和“沧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迅速传遍了朋友圈,大家纷纷为于洋点赞,称赞他是沧州的骄傲。网友们留言说,有一批批这样专注于各个领域攻坚突破的科学家,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于洋是怎么做到的”,成为朋友圈讨论最热烈的话题。1月9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近于洋和他的家人,为广大读者揭秘沧州“80后”北航之“星”于洋的成长之路。

从小爱读书,科幻世界为他喜欢天文、研究天文埋下了种子

1986年,于洋出生在沧州,父亲从事医疗工作,母亲在新华区农业局工作。

“母亲是一个非常认真、吃苦耐劳的人。”于洋说,小时候,妈妈因工作需要总是去农业局化验室做研究,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多,妈妈就骑40分钟的自行车过去,做完工作再骑40分钟回来。而父亲从事的医疗工作专业性也极强,于洋耳濡目染从小就养成了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

“爸妈给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我记事起,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好不好都要你自己负责’。在学习上,我早早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于洋说。

于洋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小时候家里给的零用钱,他都慢慢攒起来,去新华书店买书。那时候的新华书店是于洋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有时间他就去,有关植物的、天文的、地理的,各种各样的书他都喜欢看。有一天,他在书架上看到了《哲人石》这套书,书中介绍了当代科学思想、科技创新精神,多角度、全方位地勾勒出一个多彩的科学世界,让这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下着了迷,从此,科学在于洋心里深深扎下了根。“我最喜欢读的就是科幻小说和人物传记。”于洋说,从那时候起,他就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为此,他会到报刊亭淘一些科学期刊读物,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爱上了《科幻世界》杂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想去探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本杂志一直是他的最爱,这也为他喜欢天文、研究天文埋下了种子。

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论文,在高中时他就想弄明白。为了梦想他考入北航,后又迈入清华

步入沧州一中的于洋学业紧了,课程多了,(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