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个温馨的下午,古琴悠扬,安静舒雅,翟广瀛的书斋里悬挂的“格物致知”四字隶书,格外醒目,彰显着“学而”文化沙龙求真穷理的治学态度。翟广瀛是沧州国学院副院长,长条书案旁围坐着十几位传统文化爱好者,此刻他们正在聆听翟广瀛讲周礼。
“去年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秦赋》中,李斯初入秦国,拜见相邦吕不韦,怀里抱着一只羔羊,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由此来了解一下先秦的见面礼……”她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把古人的见面礼讲得生动明白。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组织者,翟广瀛把这样的学习形式叫作文化沙龙。她多年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除外出讲课、传播传统文化外,她最多的时间还是在她的书斋里,读书思考,与经常来访的朋友们切磋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多年来,一些文化学者及国学爱好者经常聚集于此,读书、听琴、品茶、切磋学问,大家济济一堂,真是“不亦说乎”。久而久之,这样的书斋雅聚的形式越来越受欢迎,学友们越聚越多,外围的朋友也多次表达强烈的愿望,希望翟老师能够组织大家定期学习,以此来满足更多国学爱好者的需求。
于是在去年阳春三月,桃红杏白之时,两周一次的“学而”文化沙龙开讲了。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历史决定的。于是在大家的推举下,多年从事高校历史文化教学的张振铎,便承担起了主讲中华文化史专题的重任。他也是平时书斋雅聚时,探讨学问的主要学者之一。他认为,文化沙龙是大家可以自由碰撞交流学问的最好形式,在历史与文化的漫谈中,大家问答互动,每次活动都可受益匪浅。张老师主讲历史,翟老师侧重文化,于是“历史”与“文化”在这里邂逅,从而奠定了“学而”文化沙龙讲座内容的主旋律。
年过花甲的高秉剑是这个团体中年龄最大的,几十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酷爱传统文化。他每期都要来参加,并自带设备,担当了沙龙的摄像师。还有资深媒体人祝红梅,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是每次学习都克服困难前来,为了大家听课更方便,她还为沙龙购置了投影仪。翟广瀛说起这些非常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她把沙龙办下去的决心。
古琴曲纯净悠远,“美和天地,妙亘古今”。古琴是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乐器,不仅是乐器而且是礼器,也是古人修身的必要之器,所以才有“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王丽萍是一名古琴老师,每次沙龙中间休息,她都为大家抚琴助兴,真可谓琴声传雅韵,文心伴书香。
沙龙里还有来自市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曲炳国,他是一位传统文化的发烧友,从年轻时就喜欢钻研传统文化。还有来自高校的任金真教授,任教授在大学里担任国学教学工作。还有我市作家郭学青、儒悦书院院长林如月、书法篆刻家张克祯等。
谈起在沙龙的学习收获时,来自电视台的青年主持人马天祥说,他认为主持职业对外输出的较多,及时充电不断学习是做好工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通过在沙龙学习,受益很大,不但工作更加自如了,内心充实的感觉也让他更加愉悦。
“传播文化,交流思想,寓学于乐。”是“学而”文化沙龙的主旨。“学而”文化沙龙的大门,向所有热爱国学、志同道合者敞开,在浮躁的社会中存一方宁静之地,研究学问,格物致知。让圣贤思想穿越时光的隧道,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在古代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中,吸取从今天走向未来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