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影报道
一追20余载
跑步、游泳、健身操、瑜伽、普拉提……对李婕来说,相伴20多年,从刻意追求到养成习惯,从一个人锻炼到一家人动起来,运动,已然成为李婕一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李婕是沧州一中教师,平时工作忙,为了健身方便,她把一间卧室改造成了健身室。龙门架、卧推凳、吊床……这间约10平方米的小天地,成为李婕一家人晨练、茶余饭后的“打卡地”,塑体型、练臂力、帮助孩子矫正身姿……小天地自有大乐趣。
“一开始运动是因为身体原因。”李婕说,这得追溯到20年前。
小时候的李婕,练过武术,身体底子挺好。但跑步时伤了腰,搬个东西弯腰都困难。到了大学,时间充裕了,李婕把健身提上日程,她发现自己适合有氧运动,体育课选修了健美操,课上课下都认真练习。读研期间开启了瑜伽之路。“练瑜伽时不小心拉伤了,有段时间对健身有了恐惧。”李婕说。
工作后,李婕长期伏案备课、乘车上下班,身体很不舒服。“经常按摩,但治标不治本啊。”李婕说,“还是得运动。跑步、普拉提都安排上。”
28岁时,女儿刘慕紫出生了,李婕的体重也到了60公斤。等到孩子断奶,李婕寻思得把体重降下去。于是,她走进健身房,开始了锻炼。闲暇时间,李婕还喜欢研读健身类专业书籍,身边的朋友送礼物都会选与健身相关的书籍送她。“有了理论指导,可以更迅速地掌握运动要领,也可以避免一些运动损伤。”李婕说。
前两年,李婕因为身体不舒服,有段时间不能跑步,觉得很压抑:“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掌控,不能跑步很不开心。当时医生建议我,可以选择游泳。”
李婕很快报了游泳班。可她从小怕水,6节课过后,她还在溜边儿,不敢游。教练都说给她退钱算了,家人也劝:“你也不一定非得学游泳啊。”
但李婕不想放弃:“多掌握几种运动方式,这一项不能进行,可以选择下一项,总之运动不能断。”她搜集了大量游泳相关课程,每天在床上练习“旱泳”,动作技巧娴熟后,她试着下水,终于慢慢进入状态。后来,李婕学会了3种游泳姿势,还考了深水证。
“深水证还是女儿撺掇我考的,主要是想鼓励我。”李婕说。
全家乐融融
“跑步是孤独沉浸的运动,全靠内心热爱,感谢有爱跑的刘先生作伴,我们要一起跑下去。”这是李婕朋友圈里的一条信息。李婕的丈夫刘四友和她同岁,两个人是高中同学。刘四友是体育迷,篮球打得好,经常和李婕一起跑步。在李婕带动下,刘四友也开始了器械锻炼。而他们的女儿刘慕紫,4岁就开始了运动。刘慕紫4岁时,李婕夫妻俩带着她爬香山,小姑娘走了一半路就累得不行,李婕就想着这可不行,得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想要在理想的天空翱翔,必须有健康的体魄支撑。”李婕说。
回来后,李婕就带着孩子练习各种健身项目,游泳、打球、跳绳、自由搏击等。让孩子广泛参与,然后选择喜欢和合适的。
“孩子现在很壮实,出去游玩都是自己拎行李。有一次我自己带孩子去西北地区旅游,一个多月的行程,孩子坚持得很好,全程也没喊累。”李婕说。
一起变更好
“我妈妈也喜欢健身。年轻时喜欢文艺表演,现在热衷广场舞,还是创作型。”李婕说,自己对运动的追逐,也受妈妈的影响。她说,小时候没少看妈妈表演。
如今,运动在李婕心中,就像一日三餐一样,不能缺少。闲暇时间,带孩子打球,和家人跑步,即使不出门,也能在家里健身室痛快开练。全家一起上阵,氛围和谐,共同感受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因为运动,这么多年,李婕的体重一直维持得很好,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6时开始早自习,22时结束晚自习,保持健康,对工作也有很大帮助;因为运动,虽然为生意奔忙,但刘四友总能微笑面对;因为运动,刘慕紫小小年纪练就一颗坚强的心。运动使他们健康,运动也使他们快乐,运动是一种幸福,让一家人一起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