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水
壬寅新春,著名作家赵美萍的《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一书,成为老伴儿、孙女和我的热门读物。捧读大作,让人震撼心灵,激动不已。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将人生经历徐徐展开,以自强不息、赢得成功和幸福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
捧读佳作,边读边品,走进作者苦难的童年生活。有哲人说,苦难的童年是人生的历练。作者笔下童年的命运多舛,句句真情,字字血泪,读来潸然泪下。
故事,从1970年正月初一夜晚主人公诞生开始,记述了成长路上的种种艰辛与苦难,照尽世间百态、人情冷暖。6岁前的童年有父母的疼爱,是幸福的,一家四口虽然经济拮据,但爸爸的怀抱和肩膀永远是最能依靠的温暖港湾。
天有不测风云,6岁那年,父亲突然中了麻风病。年轻英俊的父亲,一下子手指就难以伸直,佝偻着,越来越像鸡爪的样子,接着头发、眉毛也全然不见。7岁时,母亲的身体变得虚弱多病。恐惧,就这么笼罩了美萍年幼的心灵。
三年级暑假,美萍到医院陪父亲,据说父亲的病得到了控制,再过半个多月就出院回家了。1978年8月21日,一场意外打破平静,粗心的护士直接注射了青霉素,断送了父亲的生命,一个家庭崩塌了。
从此哀伤深埋的种子,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生根发芽。
捧读佳作,边品边思,品出作者人生的千辛万苦。缺失父亲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一个中年丧夫的女人,带着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既要领教亲邻的无情,还要遭受流氓的骚扰。美萍那种无助绝望的凄凉哭喊,让人读得揪心。
在母亲受尽恶棍杨东启蹂躏、暴打之后的1980年秋天的一个夜里,杨东启又打母亲,最后威胁着要去找一把杀猪刀,杀了这娘儿仨。趁着他骑车出门后,娘儿仨开始了月夜逃亡……
是小舅家的红英表姐救了她们。第二天表姐悄声告诉美萍:“你妈去安徽了。在那边落下脚,就接你俩过去。”小姐俩一天没吃饭哭累了就睡,梦里站在灯光照不到的地方,呼唤母亲,泪流成河。
母亲走时交代表姐,叫姐俩回老家找祖父、大伯和姑姑抚养一段,待找到合适人家,表姐马上送她俩过去。
走投无路的乞讨,陌生人的爱心与亲人的侮辱,让美萍的心盛满感激与仇恨。慢慢懂得了:生活的重压,可以压垮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捧读佳作,边思边悟,悟出作者奋斗的励志人生。13岁那年,经过母亲不懈争取,作者得以到母亲、继父身边生活。采石场的18磅铁锤,屈辱、血汗与求知欲铸就了作者的坚韧不屈。
人,有时候就需要无情的鞭笞,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7年服装厂的时光历练了作者,1991年“五一”,一篇题为《你的歧视我不懂》的短文朗诵震撼了整个服装厂。
《嘉兴日报》发表作者的处女作《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母亲、铁锤、石头》被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头条刊发。
1995年7月《飞走吧,我的天空从此破碎》的凄美爱情故事冲开《知音》大门,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1998年4月,《知音》杂志社面向全国招聘记着、编辑,各地上千名应聘者,一个小学毕业生、采石女、打工妹,成了著名期刊的编辑、记者,在中国期刊界是前所未有的。
在成为《知音》杂志出类拔萃的编辑、记者的6年里,作者为被歹徒残害的小姐妹奔走呼号,为身陷冤狱的无辜百姓撰文呐喊,为身患绝症的不幸生命寻求帮助,为流落街头的打工仔慷慨解囊……
捧读佳作,我读出了作者艰辛的传奇人生。谈起苦难与挫折,作者写到:“机遇,只为准备着的人而准备着。机遇,时刻在人生的拐角处张望着,等待着一双发现它的眼睛。”
朋友,用心捧读这本鼓舞前行的励志书,勇敢地走出去,你就会发现,前行的路上正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