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解压、化妆、做饭、集卡 玩具成人化 儿童身心受影响 2022年08月02日

□ 本报记者 尹 超

孩子们把解压球用力地摔来摔去,玩得不亦乐乎;口红、眼影,说是玩具,其实能使用,小女孩儿喜欢上化妆,儿童厨房用品玩具能做饭,有孩子被烫伤……

现在,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花样繁多,很多家长发现,不少玩具存在灌输焦虑、引导早熟等隐患,令人担忧。

在视频教程的引导下,做出各种各样的解压玩具,然后使劲捏、使劲捶,从捏爆、捶扁玩具的过程里获得快感。前不久,市民李娜5岁的儿子迷上了一款解压玩具,小区里的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玩。

李娜随后发现,孩子们经常分享的玩具,不仅有手工制作的,还有很多买来的解压玩具,比如发泄球、尖叫鸡、捏捏乐……尤其是有一种解压球最受欢迎,它可以随意揉捏、摔打,被“蹂躏”后还能迅速恢复原状,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在网上一搜,这类解压玩具数不胜数。其中一款玩具,展示页面上,一个四五岁大的小女孩两手各抓着一个解压球,将它们挤烂,脸上露出解恨的表情。“减压刻不容缓、大人孩子都需要、发泄神器……”产品介绍中很多这样的字眼。记者注意到,这些玩具中大多数标明适合3岁以上儿童。

李娜很惊讶:“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为什么要给他们灌输焦虑思想,引导他们暴力解压呢?这完全是用成人思维在给孩子制作玩具。”

“何止灌输焦虑,女孩子的玩具还教小孩化妆呢!”市民张子萌说,前不久5岁的女儿闹着要买一套儿童过家家的化妆盒玩具,张子萌以为,这款化妆盒是塑料做的模型,等产品寄过来以后,她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套真的可以往脸上涂抹的化妆品。

外型像个梳妆台,打开以后有好几层,里面有腮红、唇彩、眼影、指甲油……还有各种化妆用的粉扑、化妆刷、海绵棒等。

除此之外,儿童厨房用品类玩具也很热销。说是玩具,但这类玩具很多都是插上电真的可以做饭,不少家长买来给孩子玩儿,有孩子因操作不当受伤;还有一些抽卡牌的游戏,很容易让孩子沉溺其中。

对此,心理咨询师季红说,儿童玩具应该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应该引导儿童对成年人世界的生活方式进行仿拟,这样可以防止认知早熟化现象。

她介绍,比如解压玩具,成年人可以拿来发泄情绪,缓解压力,对孩子来说,从玩具形状的千变万化当中体验到乐趣,这本无可厚非,但商家不宜把解压、发泄这样的字眼用作宣传的噱头,给孩童灌输焦虑思想。

而儿童化妆品,抛开质量与安全问题不说,单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来讲,也是不适宜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们追求美好的外貌没有错,但是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在学习上努力奋进,而不是从小就将心思放在外貌装扮上。”季红说。

拆卡牌则跟成年人爱玩的“拆盲盒”有着相似的原理,这种投机心态带来的精神刺激,容易让未成年人染上“赌”瘾,沉迷其中,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影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