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青县人民医院一间普通病房里,张明(化名)和母亲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一拥抱,承载了一家人苦苦寻亲10年的思念。
10年前,14岁的张明在给父亲送饭途中走失,一家人苦苦寻找皆杳无音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10年后,一起交通事故,让一家人“因祸得福”得以团聚。
事情发生在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青县城区通往流河镇的公路上,一辆汽车与一辆三轮车相撞,推着三轮车行走的张明被撞倒受伤,交警紧急将他送往医院。医护人员发现,大夏天的张明还穿着棉裤,身上没有任何证件,询问其家庭住址及家庭情况,他一直闭口不言。“你是哪里人?”医护人员写到纸上问他,可仍没有收到答复,他们只好将其按“无名氏”办理入院。
经检查,张明伤势较轻,并未伤及骨头。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对他尽心照料,还经常与他聊天,可张明与刚住院时一样,对所有的问题,都毫无反应。“会不会是走失到青县的?”一天一位护士突然问道,随后,他们联系了青县救助管理站。
“小伙子也就20多岁,好像有精神障碍。”救助管理站站长张俊杰和同事们调查相关情况,他们尝试各种方法沟通,但均无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之前,他们也碰到过这样的人员,多是通过“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寻亲网,以及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寻亲公告等方式寻找,虽是大海捞针,但哪怕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
一条条爱心人士提供的线索、一张张相似度高的照片,他们逐条核实着,一天、两天……终于,“圆梦寻人”微信群有了回音。一位湖南的民警发来信息:通过技术手段比对照片发现,受助人员与山东德州平原籍某人头像有相似之处。
“快,与德州平原县救助管理站联系,委托他们核实信息。”工作人员看到了一线希望。随后,按照平原县救助管理站提供的电话,张俊杰等人迫不及待地和对方取得了联系,谁知对方并不相信,“怎么确定是张明?他身上有什么标志?”“腿上有烫伤,眼角有疤痕。”听到答复的这家人立即放下戒备:“我们去青县。”
第二天一大早,张明的母亲和小姨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协助下,出现在了青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抚摸着儿子的脸庞,张明的母亲声音哽咽:“儿啊,这些年你去哪儿了?”随后把张明拥在怀里。原来,张明幼时不小心烫伤,自此患上自闭症,后来走失,家人为找他被骗多次,渐渐不抱希望。
“谢谢青县的好心人,给我儿子治病,帮助我们一家人团聚。”张明的母亲激动地说。当天,在青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陪同下,张明的家人来到青县交警大队,了解交通事故经过,并委托救助站工作人员处理交通事故的后续遗留问题,随后带着张明踏上了阔别10年的回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