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影 魏志广
社交应酬、饮食营养搭配不均衡、思虑过度、久坐不动……生活中,这些行为,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大鱼大肉不如粗茶淡饭、酩酊大醉不如一杯温水、纵情熬夜不如作息规律、疲惫应酬不如陪陪家人、胡思乱想不如心思简单……其实,健康生活很简单——卸下行囊,轻装上阵,“穷”点更好。
素淡平衡 饮食“穷”一点
“我以前无肉不欢,基本上很少吃蔬菜。”市民张子明说。尤其请朋友们吃饭,大鱼大肉统统摆上桌,虽然排场足,但高油盐、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肥胖、“三高”等问题就来了。
现在的张子明,早已改变饮食习惯。以前经常下馆子、叫外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现在,回家吃饭,荤素搭配,三五小菜和一碗杂粮粥,虽然是粗茶淡饭,但很符合健康饮食的理念。“我以前虚胖虚胖的,别看块头大,体质却很差,身体问题一大堆。”张子明说,改变饮食习惯后,再配合适当运动,现在身体好多了。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刘建介绍说,吃饭还是得悠着点,要吃“穷”一点。
“穷”是指热量少一点,让自己饿一点、品种杂一点、总量少一点、口味淡一点、菜类素一点等。
刘建说,品种多,可以均衡补充营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及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坚持8分饱,什么菜都吃一点,什么菜都少一点,不要因为喜好某样菜而偏食多吃;菜肴中的食盐、白糖等调味品尽量少些,食物原料各有其味;有些人是荤多素少、酒多饭少、油多汤少,这样不健康,根据膳食平衡原则,蔬菜、豆类制品要占总菜量的一半以上,少吃煎、炸的菜肴和点心。
动手动腿 日常“穷”一点
衣服脏了,扔洗衣机里;地脏了,打开扫地机器人;甚至窗帘、电灯都可以用语音控制开关……高智能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日常中能体力活动的时候越来越少。
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智能窗帘……市民李娜以前就是能用机器代劳的,就不自己动手。时间长了,越来越不想动。“本来工作忙,用机器代劳,是想让自己轻松点儿,但是时间长了,在家里长时间不活动,并不舒服。”李娜说。现在,她每天坚持自己动手做家务,逼着自己动起来,享受“穷”一点的生活,也挺好。
生活中,像李娜这样的人不少。洗菜、洗衣、扫地等家务方面的电器一应俱全,出门开车,不参加健身运动,动起来的空间很小。
对于不愿意主动运动的人来说,日常活动“穷”一点,能走路就不坐车,能爬楼梯就不坐电梯,能自己做家务就不麻烦机器,给自己动起来的机会,这样更健康。
节制有度 娱乐“穷”一点
为了保证游戏流畅,市民王娟娟花了不少钱折腾电脑和网线。每天沉迷游戏,前段时间熬了几次大夜,身体非常不舒服,有次出门差点晕倒,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娱乐过度了。现在的她,每天给自己限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干啥都得节制啊,否则受伤的还是自己。”王娟娟说。
有人沉迷网络、朋友圈,总有刷不完的动态;小视频,总有你喜欢的推荐,一个接着一个;购物网站,总有你喜欢的宝贝,一件接着一件;游戏,总有下一局在召唤,一次次开启;追剧,下一集总是更精彩,一集接着一集……一转眼,已经凌晨1点了。
闲暇时光,不妨让自己“穷”一点,看几页好书,听一听音乐,和家人谈谈心,放下手机、放下游戏、放下追剧,真正地放松身心,踏踏实实睡个好觉。
简单处事 心态“穷”一点
这里的“穷”指的是不要思虑过度,简单一些,让自己有个好心态。
“今天是不是说错话了?”“工作完成得是不是不好”……每天下班后,市民唐铭都惴惴不安,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唐铭一度觉得自己要抑郁,后来咨询了心理医生,才好转。“朋友说我想太多了。”唐铭说,思虑过度,确实会影响情绪。
“当你情绪不好时,再讲究养生都是徒劳。”市心理咨询师季红说。有些人爱胡思乱想,对人与事包容度不够,不满和抱怨也相对较多。这样的情绪可能会造成失眠、焦虑、抑郁等。不思虑过度,简简单单,才能享受更多世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