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52首打油诗见证生活苦与甜 ——河间帮扶干部杨民辉和北赵庄村杨建河结对帮扶的故事 2023年01月25日

本报记者 刘 杰

新春佳节,河间帮扶干部杨民辉带上年货来到兴村镇北赵庄村,这个村里的包联脱贫户68岁的杨建河老人总让他放心不下。杨民辉进屋后跟老人唠起嗑,一时有感而发,随口吟出一首打油诗:“疫情趋于平静,见面甚是高兴。扶贫就像串亲,关键在于走动。”一首小诗不仅记录下杨民辉此时的心境,更凝结着几载帮扶深情。

杨民辉是河间市委组织部的干部,自2017年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他与杨建河组成结对关系,每月坚持去看望老人两三次。

杨建河已年过六旬,无儿无女,生活中的困苦、愁闷、艰难让老人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杨民辉常常劝说开导,陪老人吃饭、赶大集,遇到雨天就去看看老人的房子漏不漏雨,院里需要清扫时拿起铁掀、扫帚就开始干活。杨民辉努力让老人感到有人记挂他、关心他,让他不再孤单。慢慢地,老人内心充满温暖,感觉生活有了滋味。

这种生活的滋味同样在杨民辉的心中升腾起来。他平时喜欢写打油诗,闲暇时间,会把帮扶中的一些具体工作和心情感受用打油诗记录下来。起初,诗是苦的,里面有破败的老屋、孤寡的老人;后来诗是甜的、暖的,因为有建起来的新房、温暖的火炉,有撒欢的小羊羔,还有乡间田野上老人的笑脸。

“北风让人打颤,送来洁煤吨半。敢保老烧老有,让你冬天冒汗。”如杨民辉诗中所写,他连续6年坚持入冬前给老人买清洁煤取暖,让老人把屋子烧得热热乎乎。当发现烟囱被堵时,他顾不上换衣服,就去用棍子敲打烟囱,一番清理后,终于把烟囱捅开,屋子又重新暖和起来。

杨建河平时很少出门,为了让老人打发时间,杨民辉本想给他找一个门卫的工作,但最终因老人身体原因没有去成。杨民辉便买了两只羊送过去,让老人在村边放羊锻炼身体,顺便增加一些收入。老人危房改造搬进新房后,杨民辉又自掏腰包,陆续购置了一些家电,让老人的日子过得更舒服。

“草青羊欢人笑,心情不愠不燥。最喜林下畅想,投入自然怀抱。”“烈日炎炎沸汤,祛暑买来冰箱。但愿赠人玫瑰,我手亦留芬芳。”“冬夜无法入睡,最难孤独滋味。买台电视送你,过年看看晚会。”……杨民辉在诗里写下杨建河老人生活的变化,这些诗同时见证了他从老人眼中的“帮扶人”变成真正的“贴心人”“自家人”。

杨建河年轻时当过厨师,人很干净、利索。杨民辉本来想给他张罗个老伴儿,可老人没有成家的想法了。为此,杨民辉和老人多次聊起“未来日子”的话题:“叔,不管以后结对帮扶工作还有没有,我都会奉养您到百年。”老人点点头,眼里含着泪。关于“远方”的目标,杨民辉有自己的计划,他会经常入户慰问,帮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诸如看病等实际困难,跑办各种手续,尽己所能实施帮扶,让老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到目前为止,杨民辉的打油诗写了52首,他打算继续写下去。他坚信,在平凡中存“诗意”,定能实现对“远方”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