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鑫海公司科研人员进行育种实验
升级改造农业生产设施,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市“百园提升”行动中,不少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或新建病原检测实验室助力育种实验,或在食品制造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发力,或发展冷藏保鲜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力促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建病原检测实验室
育种研发气象新
在河北鑫海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人们忙进忙出,一间崭新的病原检测实验室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两个月后,这里将成为科研人员进行育种实验的新基地。
河北鑫海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黄骅市现代渔业园区的核心经营主体,一直致力于水产遗传选育、亲本养成、苗种繁育及工厂化养殖。多年前,就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壬海1号”。
“凡纳滨对虾就是咱们俗称的南美白对虾。以前,我国南美白对虾的种源主要依赖国外,其稳定性、持续性和品质、价格都得不到保障。”公司相关负责人刘金礼说,对虾的核心种源、技术的自主创新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随着新品种问世,养殖业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近几年,随着优质苗种投入生产,每立方米养殖密度从五六公斤提升到了七八公斤。新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外塘养殖周期由100天缩短到了90天,采用工厂化养殖,仅需七八十天就能出池。”
取得丰硕成果,鑫海公司并没有停下研发脚步。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趋势,每年,公司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各项实验。
“研发需求和技术与时俱进,但不少实验设备却‘落伍’了,导致一些实验方案不得不取消,影响育种效率。”此外,由于设备水平有限,在一些基础实验中,样本也要被外送到第三方研究室或科研院所进行,远距离运输对样本的实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年的“百园提升”行动中,立足“设施装备提升”主题,公司计划投资五六百万元,新建一间设备齐全的病原检测实验室。这间实验室占地465平方米,按无菌实验室标准打造,目前正进行内部装修。主体完工后,还要配备多种先进实验设备,基本可涵盖育种实验的各个基础环节。
“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后,科研人员的实验范围将大幅扩展,届时,一些基础性实验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就能完成。减少了运输环节,实验数据获取将更加便捷。实验室与生产紧密结合,也将有助于育种进程的推进。”刘金礼说,“目前,我们的主要研发方向有两个,一是针对工厂化养殖,不断提升养殖速度的齐整度,二是针对露天养殖,研发抗病性更强的品种。新实验室建成投产后,相信能为遗传选育提供更多支撑。”
机器取代人工
小帮手大作用
南皮县潞灌镇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同样在装备升级改造上有不少动作。南皮县广盛源调味品有限公司潞灌分公司的长方形发酵池里,蒸熟的高粱厚厚地铺了一层又一层,上方,一台蓝色设备甚是醒目。
“这是我们今年新装的翻醅机,工作时,它一边缓缓移动,一边用一节节横杆将高粱托起翻晾。只需一两个工人盯着,别看主要在夜间干活,一点儿也不影响生产。”公司负责人张培耕对这个新帮手满是赞许。
他说,翻醅机的个头虽然不大,功用却不小。“就这一台机器,能干七八十个人的活儿呢。只要不停电,它就能不停工,想干多长时间都行。”
南皮县广盛源调味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3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专注酿造优质食醋。前几年,南皮县潞灌镇现代农业园区成立后,瞄准这里广袤的酿造原料种植基地,公司在园区内建起分公司,将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往年,从种植基地收来的高粱原料被熏蒸后,都是在露天的发酵缸内,由人工每周翻晾。这个过程要持续40多天,不仅需要大量人工,而且不易形成统一操作标准。”张培耕说,食醋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步骤繁多,对人工、时间的依赖在产业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滞后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严把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多处考察后,公司决定先对翻醅这个环节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今年,建起新的生产车间和发酵池后,引来了这台食醋生产专用的翻醅机。
“这台机器的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后,只需一两个工人在旁进行电子操控就行。机器的翻醅作业不仅快,而且较人工更为均匀,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张培耕说,目前,公司每年可生产六七千吨食醋,随着翻醅机的应用,产量有望大幅提升。
食醋加工量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园区及周边高粱等原材料的种植、收储。
红枣低温保鲜
锁住四季甜蜜
献县高官镇红枣现代农业园区内,先进的农业装备同样成了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园区所在地献县高官镇,有着悠久的红枣种植历史。将提高红枣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重点,近年来,各经营主体不断在培育红枣新品种、提升精深加工技术方面下功夫。
仲思枣,便是近年来在园区诞生的招牌新品种。不同于传统红枣,仲思枣成熟期晚,可以躲过雨季不烂浆,而且缩果率低。不仅如此,其果实大、产量高、含糖量高、肉质松软,可食率达96.9%。
“这个新品种问世后,我们一边免费为大伙儿提供接穗,促进枣品更新换代,一边在小枣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转变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局面。”园区经营主体之一,献县解涛家庭农场负责人解涛介绍道。
他说,虽然仲思枣属小枣品系,但不适合制干,更适合鲜食。为此,低温保鲜库就成了红枣产业发展的“保鲜剂”。“先前我们已建起了10间低温保鲜库,在今年的‘百园提升’行动中,又新建了两间,进一步提升设施装备水平。目前,存储量达4000多吨。”
不同于其他红枣,仲思枣以鲜枣状态进入低温保鲜库,可在零下10℃的低温环境中冷冻储存。“不管是在库里储存1个月还是1年,解冻后,果肉也是软的,而且含糖量不受冷冻影响,枣还特别甜。”
保鲜期的延长,为仲思枣蹚开了进入商超市场之路。目前,园区一年四季都可面向商超的食品柜组供货,蒸制后为消费者带去舌尖上的甜蜜。
将仲思枣变成市民随手可得的美味零食,园区还独辟出鲜蒸枣加工蹊径。
为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他们不断改进现有机器设备,自主研发出能生产新型蒸枣的加工流水线。以鲜枣为原料,通过筛选、全自动蒸制、沥水等多项工序,肥厚、甘甜的蒸枣带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被“锁”进真空包装袋里,让这份甜蜜一年四季常在。
目前,仲思枣鲜蒸枣正利用多个电商平台进行推广,借助网络销售,每公斤能卖到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