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乔 倩 王 贺
“东兴,用你养的这豆虫熬汤味道还真挺不错的,难怪在市场上受欢迎。”最近,献县临河乡梁庄村李东兴试养豆虫成功并获得万余元收益,村民们都好奇地从他那里要些豆虫来尝鲜。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豆虫是专吃大豆叶子、会造成大豆减产甚至绝收的害虫,农民都想要除掉它。可李东兴却把豆虫当成了宝,搞起了豆虫特色养殖。
今年42岁的李东兴是村里的种粮户,也是村民口中爱琢磨、能捣鼓的“本事人”。
由于当地种植大豆面积广,几年前曾有南方客商专门找来想要收豆虫。“害虫能有什么用?”“这虫子还挺值钱啊。”村民们对此了解很少,一时间开始议论纷纷。为了卖虫赚钱,有村民就专门去周边各地的豆田内找虫拿去卖。
李东兴觉察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从网上了解到,豆丹,也就是农民俗称的豆虫,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绿色养殖是豆丹行业的重要卖点,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饲料是自然的豆类植物。在江苏、上海、山东一些地区,以豆丹为食材烹饪出的各类美食广受欢迎。
研究了解后,李东兴去年将自家两分地当成“试验田”,搞起了豆虫养殖。豆虫养殖周期短,既能在大棚豆地养殖,又能在露天豆田内喂养。“养豆虫非常省心,不用打药,也不用管理。”李东兴起初挺有自信,但养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病虫害、鸟啄食等情况,他在实践中慢慢总结积累经验。
今年春天,他果断扩大养殖面积,在2亩豆田内搭起防鸟网养豆虫。豆虫的生长周期在25天左右,他选择在豆苗株高达到三四十公分、豆子基本成型时投放虫卵,对豆秆、豆茎、豆荚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李东兴说,“只要掌握好养殖方法,大豆产量不会减少。”
如今,李东兴试养豆虫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今年豆丹的市场价是每公斤60多元,亩产豆虫90公斤,在大豆产量基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一亩地养一茬豆虫就能有3000多元的纯收益。这样算下来,我这两亩地一年养两茬,就能赚一万多元,收益还算不错。”李东兴说。
除了用于销售外,李东兴还特意留下一些存苗用来繁育。接下来,他准备续建大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带领有兴趣的村民一起养虫,通过“种植+养殖”实现大豆、豆丹双丰收,使豆丹饲养成为大家共同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