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讲座在沧州安定医院举行。中国残联副主席、国际知名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郑毅,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与服务系教授杨阳,沧州安定医院副院长李钊等,围绕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早恋、性行为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百余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参会聆听。
孩子偷食禁果
家长陷入焦虑
“我女儿今年15岁,过去成绩一直很好,最近半年一落千丈,原本开朗的性格也变得郁郁寡欢。前些日子,我发现了孩子的一本日记,才知道女儿不仅早恋了,还做了越界的事。那个男孩性格偏执,常常无理取闹,折腾得女儿心力交瘁。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我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
有关早恋的咨询,李钊经常遇到,家长的焦虑总是迎面而来。他说,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早恋能持一个宽容理解的态度,但当发现孩子有越界行为后,还是会谈之色变、无比担忧。
杨阳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曾做过一个调查,13位中学生受访,揭示出青春期早恋问题的5个事实:偷食禁果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首次性行为100%不用安全套;父母与老师100%不知道;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国10个省市4万名学生的调查显示,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占41%、报刊占28%、朋友之间交流占16%、网络光盘等渠道占9%,而来自家长的最少,仅占6%。
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还是讳莫如深,或是想说又不知如何开口。由于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缺乏性教育意识,所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就更谈不上了,以至于有些孩子遭遇了猥亵、甚至性侵,都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伤害。
早恋背后
是亲密情感的缺失
郑毅教授在讲座中提到,青春期是人生的春天。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会发生很多变化,性生理的发育也逐渐成熟,他们开始对两性关系感到神秘、敏感,开始注意、亲近异性,并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愿望,这是人体发育的一个正常过程。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对异性的爱是一种正常的、自发的朦胧情感,如果完全没有这种要求,那么在心理上反而是不正常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的改善,青春期的年龄也在不断提前。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青春期为13—19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
中学生早恋一是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特殊时期使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寻找精神依托。有些孩子的家长关系紧张,甚至离婚,孩子长期缺少家庭温暖和异性家长的爱护;有些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或长年在外,无暇顾及孩子,孩子被隔代抚养。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心灵缺少爱的滋养。当两个同样缺爱的孩子相互有了好感之后,就会像两块磁石一样,紧紧地被对方吸引。他们会把缺失的关爱和对爱的需求,热烈地投放在对方身上,成为彼此的情感需要。就如同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个孩子一样,即使这是一段不愉快的爱情,也同样难以割舍和放弃。
再或是由于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异性间互相倾诉,遇到同情自己、帮助自己的人,他们便会觉得对方是多么的好、多么了解自己,当感觉人生价值得到了肯定,便会把对方看成是难觅的知音,进一步发展成为恋人。
透过现象看本质,专家指出,其实每一对早恋的背后,都是一份亲密情感关系的缺失。
坦诚沟通
比简单扼杀更重要
正确认识青春期这些特点,知道了孩子早恋背后的情感需求,再面对早恋问题时,家长就应该学会正确引导,而不要再视早恋为洪水猛兽,对孩子和异性交往过敏并一味制止。李钊认为,家长干预得越早,孩子的感情投入就越少,受的伤害也就越小。
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早恋会占用孩子大量的学习时间,会让孩子学习状态下滑、成绩下降,所以许多家长还是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将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里。然而很多时候,孩子早恋被消灭的同时,与父母之间的纽带也会遭受极大损失。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敏感叛逆,一旦孩子们之间的美好关系被父母打破,他们真的会心生怨恨。这种怨恨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化解。
所以,学会倾听、坦诚沟通、正确引导比简单扼杀更重要。
要告诉孩子,所有的感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所以,我们会尊重他们的情感并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慕。要告诉他们,能爱人,说明有爱心并有去爱的能力;能被爱,说明有值得被看见的品质。寻求爱和归属,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
要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因为你有了喜欢的人感到欣慰,但你的学习成绩的下滑令我们很担心。让孩子在被理解的同时,也感受到父母的担忧和困扰。这样,他们才会坦诚地和父母交流以及聆听正确的做法。
还要告诉孩子要懂得如何自尊自爱自我保护,要自然而严肃地和孩子达成协议:无论感情多深,绝不能偷食禁果。也可以借机进行一次性教育,让孩子明白冲动后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李钊建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现象,要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因势利导,家校合作,对孩子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如果实在无力解决,可以找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