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超)近来,在沧州,以销售动漫、游戏衍生产品为主的店铺越来越多,进店消费的多为青少年,他们有时一次消费几十元,有时一次消费上百元。这些衍生产品有钥匙扣、卡片、徽章等,专家提醒,应理性购买这些小物件,谨防沉迷。
在市区一家商场的动漫产品专营店内,14岁的小琳正沉浸在拆卡片的乐趣中。这次,她抽中了喜欢的角色,特别开心。她说:“买了好多次,就为抽到这一张。”
这种卡片每包售价十几元,内含多个角色,通常通过盲盒形式销售,在中学生中很受欢迎。除了卡片之外,漫画、动漫、游戏等作品衍生出的其他产品,如徽章、钥匙扣、挂件、玩偶,也很受青少年喜爱。
一家动漫衍生产品专营店的销售人员介绍说,来店里消费的大多为初中生、高中生,这些学生每次会花几十块钱买几个徽章或小手办,也有学生一次消费几百元购买喜欢的物品。
记者走访中发现,在沧州市区,不仅动漫衍生产品专营店越来越多,一些文具店也出售动漫衍生产品。
一张小小的卡片、一枚小小的铁皮徽章,为什么会让青少年如此痴迷?记者采访了我市心理咨询师季红。
季红说,这些商品便于收藏展示,设计可爱又炫酷,满足了青少年的收藏需求,也成了他们进行社交的媒介。然而,不少青少年缺乏一定的金钱概念,这让他们在购买动漫衍生产品时会盲目消费。同时,这类产品在售卖时经常会采用“限量发行”“品牌联名”等营销策略,刺激了青少年的购买欲。有的中学生会收集上千张同一个动漫角色的卡片,不仅花费了不少金钱,也耗费了大量精力。
季红认为,购买动漫、游戏衍生产品,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个人探索,如果能理性购买,则会成为生活的乐趣,但不要沉迷其中。同时,家长应做好引导,跟孩子商量好每次能购买多少,对花费金额、时间间隔和购买总量做好控制。此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家长也要试着接受孩子们的爱好,在理解中与孩子建立共同话题,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