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沧州市迎宾路小学副校长、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兰香: “爱读书的孩子能看到整个世界” 本报记者 魏焕光 2024年08月29日

▲兰香和孩子们在一起阅读

▲《喵呜小镇》插图

近日,我市迎宾路小学副校长、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兰香推出了她的新作《喵呜小镇》。这部书的创作前后历时12年,兰香独具匠心地将心理学元素融入作品,用童话的形式讲述孩子的心灵成长故事。这是中国童话创作的一次新尝试。

此外,作为一位家庭教育工作者,兰香也通过这部作品,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植根于儿童文学,实现了创作风格的转型。迄今为止,兰香已经创作了超过60部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犹如一盏盏“小桔灯”,照亮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问题源自“问题”家庭

记者:《喵呜小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它有何创新之处?

兰香:《喵呜小镇》是我今年8月份刚出版的一套童话书,一共有6册,书名分别是《花枝一家》《钓钩学堂》《最佳创意》《猫鼠大作战》《浪花一朵朵》《大嘴巴食堂》。这是一套非常适合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的童话书,全书以喵呜小镇为背景,主人公是“花枝的美窝”中5只可爱的猫咪,讲述了一群猫咪之间有关亲情、友谊、成长、利他的故事。

这套童话书和我之前的作品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最大的亮点是在每个章节后加入了“喵呜心理健康家教小贴士”。这个小贴士内容涵盖心理学、家庭教育和心灵成长的相关内容。《喵呜小镇》作为儿童心理童话读物,是我在童书创作上的全新尝试。此外,我还有幸邀请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专委会主任委员郑毅教授作序。本书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和王文忠两位教授的大力推荐。

记者: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创作主题,12年的创作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有着怎样的收获?

兰香: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平时喜欢与学生们共读,我渐渐发现他们最喜欢的文学体裁是童话。2011年暑假,我用20多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完成了童话《喵呜小镇之花枝一家》的书稿,并在开学后的阅读课上给孩子们作了匿名分享。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听完一章还想再听一章,甚至跑到书店去买书,最后失望而归。我这才告诉孩子们《喵呜小镇》其实是我的原创作品,只有书稿,还不是正式出版物。看着孩子们失落又渴望的眼神,我萌生了正式出版图书的念头。就这样,2012年春天,《喵呜小镇之花枝一家》正式出版了。

作为河北省家长学校专家讲师,我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家教案例。2015年,《喵呜小镇》再版时内容扩充到3本,每个章节故事后面都加上了100多字的“喵呜喵呜”,内容是写给家长的家庭教育宝典,以此对本章故事进行升华。

后来,我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在迎宾路小学负责心育工作,长年与班级中所谓的“问题”孩子打交道。我在工作中发现,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我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帮助一个又一个家庭走上科学育儿的道路。

结合这些教育案例,我写了大量心理家教类型的文章,还在线上开设了心理家教公益课程。此时,我觉得自己做好了出版儿童心理读物的准备。说干就干,我与出版社多次开选题策划会,但方案立一个破一个,迟迟没有通过。绞尽脑汁之际,我把目光重新聚焦到《喵呜小镇》这套作品。灵感终于来了——我把难懂的心理学知识变成有趣的童话故事,让读者在童话世界尽情遨游的同时,调整心理状态,涵养自身品格。

书写童年趣事 记录教育关怀

记者:不久前您加入了中国作协,您是如何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的呢?

兰香:我从小就热爱阅读和写作,梦想成为一名语文教师,那样就可以和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伴了。成为语文教师后,我和学生们一起阅读了大量优质课外读物,陪学生们一起写作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一次,我准备和学生共读《笑猫日记》,在备课时我知道了作家杨红樱曾经做过六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我很受触动,从此便萌生了写原创故事的想法。

记者:能否分享几部您的代表作品?

兰香:从2012年到现在,我一共出版了5个系列的作品。校园励志小说《努力一定强》中,每个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我不仅把自己的学生写进了书中,我自己也化身为“香香老师”成为故事配角,将孩子们真实的童年生活一一再现,通过书写童年趣事,记录教育关怀;《小乐上学记》以我的儿子赫小乐小学期间手写的9本日记为创作蓝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当代小学生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新、奇、乐,聚焦成长困惑,解决成长难题;幼年小说《我上小学一年级》取材于我每年为一年级新生家长作的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讲座内容,是一套美绘版幼年小说,聚焦入学准备、幼小差异、习惯养成、同伴交往、课堂规则、考试困惑六大主题,帮助小读者在阅读中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记者:您是如何将心理元素融入这部童话作品的?

兰香:《喵呜小镇》之前的两次出版都很成功,这给了我十足的创作信心。我将书稿从3本内容扩充到了6本,故事情节朝着“儿童心灵成长”的主题聚拢,每章节后的“喵呜喵呜”重新润色改写为“喵呜心理健康家教小贴士”。

就这样,心理学元素在童话作品中自然呈现了:花枝大转变的故事引出了心理学中的“蜕皮效应”;斗斗学步的故事让大读者和小读者了解了焦虑这种情感反应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大笨下蛋的故事结束后,读者又掌握了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血清素4种快乐激素及产生的原因……童话情节和小贴士的巧妙组合让《喵呜小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作品用童话的方式讲述孩子的心灵成长、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记者:您是如何在故事中嵌入心理引导的?

兰香:我的本职工作是教师,在文学作品中嵌入心理引导这个思路,跟我的本职工作息息相关。近两年来,市教育局和运河区教体局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各学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多次参加培训、研讨。作为迎宾路小学心育工作的负责人,我有机会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结识,他们在讲授专业心理知识时会讲很多心理学真实事例,这种“故事+理论”的讲授方式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在创作过程中,我将日常积累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真实事例在童话中的小动物身上呈现出来,再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孩子们喜欢读又接地气的故事内容。

用童话讲述孩子的心灵成长故事

记者:您是如何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融入儿童文学元素的?

兰香:2015年,迎宾路小学第一届童话节开幕,《喵呜小镇》在童话节开幕仪式上正式发布。也是从那一年开始,童话节两年一届,成为学校的金牌节日。为期一个月的童话节中,我以童话作家的身份给孩子们作了童话创作的指导讲座。孩子们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写下的一篇篇生动有趣又有思想启迪的原创童话,变成了属于自己的童话作品集。在给孩子们讲童话创作的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述“童话主旋律”,让孩子们明白,拥有健康、积极、正能量的生命状态,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童话作品。

记者:您是一位阅读推广人,您对孩子们有着怎样的阅读建议?

兰香:因为多部作品在当当网榜上有名,加上读者投票支持,我有幸连续3年获得“中国人气童书作家”称号。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我会跟孩子们讲,读好书能树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向大脑进行输入的过程。我们读过的书、感受过的喜怒哀惧、学习到的人物品质,都将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希望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培养得越早越好,而且一定要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爱读书的孩子在书中经历着千万种人生,他们的眼睛能看到整个世界。

记者:开学在即,请您给孩子们一些心理调适建议。

兰香:每个新学期开始,孩子们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入学适应,尤其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们,还面临着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问题。建议大家在开学前首先进行作息时间上的调整,把生物钟调整为入学后的状态。如果有些孩子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的情况,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倾诉等方式进行调节,以迎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