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做好“水文章”、研发新材料、认证碳足迹……在新质生产力跃升之路上— 看沧州企业如何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 影 魏志广 2024年09月03日

▲“隔热王者”助力低碳(资料片)

新材料降本增效

打造科学的水循环系统将水资源充分利用、研发新材料为重要应用领域保驾护航、未雨绸缪控制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以站稳国际市场……沧州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积极探索“低碳”新路径,为企业省下真金白银的同时,也留下自己的“碳足迹”。

1

做好“水文章” 省下百万元

污水外排水经过处理后形成的净水送至循环水场,处理后再回收利用。想完成这样一条科学的水循环路径,“不浪费一滴水”,其实困难重重。

曾几何时,污水外排水处理是困扰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的一大“顽疾”,因为污水回收处理装置外送能力较弱,设备一直不能满负荷生产,且处理后仍难以达到循环水场的要求,导致原水只能少部分回用,大量外排水浪费。

两年前,中捷石化开始较真儿,做起“水文章”。在与各水处理供应商、设计院进行充分交流后,公司确定了最佳的改造方案:将原本“一用一备”的污水处理装置中水回用设备,改造为“一组处理排污水,另一组处理地表水提高回用水量”,不仅如此,两组设备还可以并联使用。

公司的技术团队更换了6台全自动反洗过滤器气动三通阀,并对全自动反洗过滤器滤料以及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压力变送器等设备进行升级,以确保各个控制节点正常运行、计量准确;在此基础上,又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以保证污水回用装置的运行稳定可靠;修复升级加药系统,使其更加精准可控;对原有超滤膜、反渗透膜进行升级更换,确保产水水质合格。

一番改造升级后,公司的中水回用系统装置正常运行,在提高产水水质的同时,增加了循环水系统的补水量,降低了对新鲜水的耗用量。

公司负责污水设备运行的工程师王浩算了一笔账:受来水量的影响,目前中水回用系统进水量每小时70吨,产水量每小时30吨至35吨,全年如果按照生产8000小时计算,预计年可节约新鲜水耗用量24万余吨,节约成本约144万余元。

2

“颜值”与实力并存的新材料

走进位于任丘的河北中联银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的大屏幕上,数字变幻跳跃。在辅助人工操作的同时,后台会将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制作出不同的分析图表,完整展示数据分析的过程和不同的数据走向,为管理者提供经营和决策依据。

在公司一楼展厅,五颜六色的新材料原料琳琅满目,它们有的是隔绝紫外线的“高手”,有的是阻燃耐高温的“标兵”,有的是耐极寒或海洋复杂环境的“勇士”……

这些新材料不仅“颜值”高,更拥有绝对实力,根据各自的性能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铁、远洋舰船、大功率风力发电、石油钻采、航空航天等多个不同领域。令人惊喜的是,这些新材料还做到了可降解。如今,利用堆肥技术,研发团队将原来的一款可在自然环境下半年内完成降解的材料,升级至3个月即可全部降解。批量投产后,这一产品预计年产可达8000吨。

在1000℃火焰炙烤下,一块气凝胶绝热毡竟无损坏、不燃烧,即便人们用手直接碰触其背面,也感受不到热度;将一块“玻璃”放在刚刚摘下的稗子草上,草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茎秆依然挺直;蒸汽管道的“外衣”厚度只有4厘米,但工人在表面行走管道也不会产生形变。“穿”上它,蒸汽管道年节约标准煤可达10万吨……

在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围绕气凝胶开发的系列产品,引来八方客户。

相较于传统保温材料,气凝胶绝热毡更加轻薄,整体防水,同时又允许水分蒸发,既可以使工业管道设备表面保持干燥,又能避免保温层下锈蚀。以直径为32.5厘米、内温300℃的管道为例,传统保温材料硅酸铝厚度是12厘米、岩棉为11厘米,而气凝胶绝热毡厚度只有4厘米,却比前二者节约热能40%以上。

经过与同济大学的联合技术攻关,爱彼爱和还解决了传统反应装置生产规模受限等问题,实现气凝胶的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提高到原来的5至10倍,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

3

全面“碳体检”生成“碳足迹”

每种原辅料分别是从哪儿购买的?用量分别是多少?运输方式是什么?运输距离有多远?

为了拿到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用一个多月时间做了一场彻底的“碳体检”,细致到辅料的运输港口是哪个、运输车辆状态如何等。公司主营的咖啡因产品,光原料就十三四种,“每个都不能放过”,都要进行“排放核算”。

最终,在今年3月,广祥制药拿到我市首张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

像在沙滩上行走会留下脚印一样,每件工业产品从诞生到消亡,都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产品“碳足迹”,就是衡量某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即从原材料开采、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分销、使用到最终处置/再生利用等多个阶段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累加。

与做碳足迹认证的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识3天就签约,广祥制药的响应速度绝非心血来潮。

作为石家庄四药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广祥制药拥有原料药品种31个,拳头产品咖啡因主要应用于制药和生产食品、饮料,并走俏欧美市场,产品90%以上出口海外。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只要一参加国际招商会,公司的欧美采购商就要提到“降碳目标”。这让广祥制药的负责人入了心。作为原材料企业国际上年产过万吨的咖啡因生产企业只有3家,广祥制药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制药行业尚未被纳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但广祥制药已感受到了“山雨欲来”,并意识到决不能因为“碳”出现明显短板。

小到节能灯替换、职工上下班改乘大巴,大到原料、产品运输线路调整,广祥制药正朝着自己的减排“小目标”努力——希望在2030年,公司生产一吨咖啡因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要降到8吨以内。这在传统医药行业看来,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6年,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正式实施,出口欧盟产品碳排放量与要缴纳的“碳关税”将直接挂钩。没有达到标准的产品,将面临高额关税。这一步,广祥制药必须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