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过后,二手交易火了。一些年轻人买到新商品,便将淘汰下来的电子产品、服装、看过的书籍等在网上叫卖。同时,也有人顺势“捡漏”,用超低价买下适合自己的二手商品。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出于“闲置变资源,买对不买贵”的想法,很多年轻人喜欢上了“买二手、卖二手”的生活方式。
日前,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数据显示,闲鱼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6亿。打开该平台消费者能看到,小到玩具、衣服,大到家电、车辆、房屋,各类商品一应俱全。一折的闲置小家电、半价的美妆护肤品……价格诱人的各式产品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市民刘静以往很喜欢参加商场或网店的节日大促、满减优惠等活动,每次都会购买不少东西,本以为是买到了“实惠”,但后来很多东西用不上反而成了“累赘”。于是她将目光锁定在二手交易平台上。
“有一次我在二手交易平台给小女儿低价购入的品牌纸尿裤,恰巧是别人买多用不了的,包装都没拆过,和新品一个样。”刘静说,那次成功“捡漏”以后,她就迷上了“买二手”。在她看来,这种消费方式不仅有“挖宝”的体验,还能省钱。慢慢地,她喜欢上这种消费方式。
年轻人偏爱“买二手”,价格因素只是原因之一。当下,“买买买”成了消费的常态,那些寿命长、使用频次低的物品,被“闲置”下来的可能性大,出让是让它们实现物尽其用的有效方法。于是,很多习惯“买二手”的年轻人,也常常靠卖出闲置物品“回血”。
职场新人王玲玲最近在闲鱼上以1200元的价格转手了原价2600元的美容仪。王玲玲说:“买下这个美容仪快一年了,我几乎没有用过,将它转卖出去也能降低一点损失。”
有人在“断舍离”,有人顺势“捡漏”,越来越多年轻人在“买家”和“卖家”的身份中来回转换。不过,二手虽“香”,但交易暗藏的风险也不小。由于二手交易平台上商品信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年轻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
如今,一些知名的二手交易平台不断加强监管,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流程体系,甚至提供7天无理由退货和一年质保服务,为二手交易提供了保障。
“不是新的买不起,而是二手更具性价比。”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很多年轻买家来说,“买二手”是在生活上精打细算、理性消费。对于卖家来说,让闲置物品“发挥余热”,做到了物尽其用,更符合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