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静然)“作者以主人公小波罗从杭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到北京,寻找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为线索,描写了清末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小波罗在运河沿岸与挑夫、船老大、义和拳民等民众相遇时,把先辈们、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篇。一直写到京杭运河申遗成功。真实地反映了千年运河的变迁。我在品读《北上》时,多次联想到《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涉及京杭运河的部分是从北往南行,从北京到杭州。《北上》则是从杭州写到北京……”随着一段历史故事,观众的记忆飘向遥远的古代,故事的讲述者正是文史爱好者陈立新。
熟悉陈立新的人,都称他为“运河迷”。多年来,他拍摄运河、行走运河,挖掘运河故事,记录两岸风土人情。在他的讲述下,运河岸边的那些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运河岸边还发生过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据记载,1942年5月左右,马本斋带领的冀中回民支队在泊头与日军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给日军以重击;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时期,运河岸边曾诞生一支特殊的部队,它的名字就叫‘运河支队’,他们主要在运河两岸作战,由罗荣桓亲自命名;另外,在青县,日军一将领曾被八路军追到盘古庙里躲藏……”陈立新说,大运河不仅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河,更是历史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