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的经历能给其他盲人带去希望,也愿他们能找到那束指引方向的光!”半年前的一场疾症,让王荣双目失明。短暂消沉过后,她开始写作,以日记的形式,激励自己以及有着同样境遇的人们。
“既然上帝关上了一扇窗,我便努力找到一扇门。没有什么难题,能阻挡勇敢者无所畏惧的脚步……”在一次写作分享会上,38岁的王荣讲了这样一段话。
在人生的前37年里,王荣就是肃宁县万里镇官厅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从事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的日子,生活平淡,却很幸福。
可意外却在这一年的5月突然来临。那一天,她觉得眼前出现了一块黑影,没多久,便彻底失明。
命 运
北京的医生告诉她,通过手术,也许能恢复一些光感,但能否彻底恢复,谁也不敢保证。
王荣的心,凉了一大截。她想不通,命运为什么要跟自己开这样一个黑色的玩笑。
对她来说,许多生活里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如今也成了布满荆棘的挑战。可自幼独立、好强的她,不愿过多依仗家人照顾。
她需要重新练习如何找到厕所。家里的院子很大,她连方向都搞不清楚,只能靠着墙根,颤巍巍地一步一步挪动,边走边默默记下走过的步数、碰到的障碍物,摸索着去分辨碰到了什么,再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短短几十步的路,却走出了翻山越岭的感觉,花了近20分钟。
她的生活被按下了慢放键。
微 光
王荣与命运达成了和解,可她不肯逆来顺受。
对很多人来说,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突然失明足以击垮对未来的信心,但王荣似乎是个例外,她更愿意向好的一面想:“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读’书、写作。”
利用读书软件,王荣很快就听完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作者身上,王荣更加坚定了勇敢走下去的信心,“至少我还能听见。”碰到喜欢的文章,王荣就一边听,一边背下来,偶尔还会朗诵一段,录下来发到网上。
王荣一直喜欢写作,可自从眼睛看不见了,打字就变得特别困难。她只能凭借着记忆和读屏软件,在键盘上摸索着敲下一个又一个字母。她写的《清明缅怀奶奶》《感恩有你》《母亲的爱》等文章,在报纸和网络上一一发表。这些文章有些是亲身经历,有些则是对生活的感触,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以及她直面生活的坚毅,感动了很多读者,也给了许多人勇气。
在王荣心里,这些文字仿佛一道微光,让她不再孤单。
希 望
前段时间,经过手术,王荣的眼睛能感受到一丝光亮了。
养病期间,她回想在黑暗中度过的那段时光,就以日记的形式,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由此,王荣的名字慢慢被大家所知。
去年8月1日,王荣受邀参加由《肃宁周报》、当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一场读书会。演讲中,她并没有讲述自己遇到的那些困难,而是很自信地告诉大家,她已经能熟练操作手机和电脑,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有想学习这方面技能的盲人朋友,她愿意提供无偿帮助。
“愿我的经历能给其他盲人带去希望,也愿他们能找到那束指引方向的光!”王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