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在南大港,有一位普通的女性名叫田金慧,她23年用心照顾瘫痪丈夫,用瘦小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用真爱和执著吟唱着爱的长歌。
丈夫患病,患难妻子一力支撑
田金慧今年54岁,南大港扣村人。32年前,怀揣着对美好婚姻的憧憬,她嫁给了南大港二分区西大队的刘长云,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刘长云吃苦耐劳,不善言辞,却懂得疼人。为了给妻子更好的生活,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做豆腐,然后推着小车上街叫卖。卖完豆腐,又马不停蹄地奔向生产队去挣工分。“手里似乎有永远做不完的活儿。”田金慧说,不忍心丈夫太过劳累,她精心操持家务,为他分担。公公有胃病,身体虚弱,她总是用心为公公烹调营养又暖胃的饭菜。
普通而平凡的日子有喜有悲,似水流年。女儿出生了,公公却患上脑栓塞。刘长云工作更拼了,田金慧操持家务,伺候一老一小,压力无形中骤增。买不起洗衣机,她每天手洗两个人的尿布,到了冬天,手冻得裂了口子。
两年后,公公去世。一家人收拾心情,准备着迎接新生活。
1997年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大年初二下午,刘长云拜年回到家,忽然感觉脚底发麻。到诊所治疗后,麻木感并没有减轻,不久,腿瘸了,麻木感很快遍布全身。
田金慧带着丈夫去黄骅求医,医生建议去天津治疗。
为了筹集丈夫治病的钱,田金慧几乎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又借了不少外债,才带着丈夫来到天津。一番检查下来,几乎掏空了两口子的钱包,医生也不能确诊。那段时间,他们一日三餐只能用白开水送干粮吃,心神疲惫的田金慧看上去苍老了很多。
田金慧不死心,回来后仍四处求医,但治疗效果一直不好。
病情加重,从未放弃一线希望
看着妻子与幼女,刘长云伤心又悲痛,还患上胃出血,吐血、拉血,最终休克,抢救之后,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后来又患上了心脏病。
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价钱不菲,田金慧曾一度无力负担。主治医生李大夫得知情况后,自费资助药物,且送药上门。田金慧被感动得满眼热泪,无以为报。
2012年,刘长云又患了脑梗塞,经抢救还是落下了半边瘫痪的后遗症。田金慧的担子更重了。“他心疼我,不想让我跟着受累,劝我改嫁。我跟他说,既然嫁给了你,就踏踏实实过好我们的日子,不管你有病没病,你都是我丈夫!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更不要再有这种想法了。”田金慧说。
瘫痪了23年,刘长云从没长过褥疮。每天早上醒来,田金慧先做熟饭,给刘长云洗脸刷牙,然后喂饭、喂水、喂药。早中晚都扶刘长云起来坐一阵,跟他说些村里的趣事,开心时夫妻俩会默契地相视而笑。刘长云有时惹妻子生气,田金慧也会气恼地拍一拍他,但拍完后,她还是心疼丈夫。刘长云容易干燥上火,田金慧便时常给他喂水润嗓。水喝多了,排尿次数也多,田金慧晚上起来好几次帮他换尿布。“他不习惯穿纸尿裤,只能用尿布,我也不忍心渴着他。就是晚上换尿以后,我就睡不着了。”说着,田金慧又赌气瞪了丈夫一眼,刘长云愧疚地笑了笑。
为爱坚守,知恩图报乐观生活
如今,田金慧的女儿已经成家,家里条件慢慢好了起来,但田金慧一直忘不了最艰难时经历的那些事,以及帮助过自己的那些人。
刘长云患病之初,根本不能下床,住院、吃药的花费已经掏空了这个家,还有年幼的女儿,吃饭、上学、穿衣都是问题。田金慧不离不弃,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天一亮,为刘长云做好一天的饭,她就背着熟睡的女儿走向田间。把女儿往地里一放,她就开始播种庄稼。耕地、除草、施肥、收割,从早忙到晚。农忙时,邻居都会过来帮忙。忙完庄稼,田金慧还要赶在天寒之前打够牲口过冬的粮草。这些草要赶紧晒,以防受潮。有时天气不好,她一天要反复晒、收好几次。不知多少次,田金慧累得几乎崩溃,在院子里号啕大哭。哭过后,她依然是那个要强能干的顶梁柱。
田金慧和刘长云的故事感动着身边的人。2012年危房改造时,田金慧拿不出盖新房的钱,娘家亲戚刘学军听说后,连夜过来送钱资助。田金慧说什么也不收。刘学军说:“咱们是一家人,你不用过意不去,你过得好就是给娘家人最大的回报。”
董玉可与刘长云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感情深厚。刘长云得病后,每到春节,董玉可都赶来看望,送钱送物。田金慧是个有志气的人,不愿总接受别人的馈赠。董玉可就把钱从门缝里塞进来。
“长云和金慧这辈子太苦了。”刘长云的亲朋好友都很心疼这对夫妻,逢年过节,纷纷带着各种东西来串门,帮田金慧一家改善伙食。
田金慧说:“亲朋好友们的帮助,让我相信,只要有爱,生活就有光亮,我们会一直乐观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