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
第05版:05

我武惟扬 德被家邦

◆总策划: 张徽贞 周红红

◆主 讲: 刘永福 市武术办主任

郭贵增 市武协顾问

赵洪升 市武协副主席

朱桂廷 狮城传媒集团董事长

◆主 持: 祁凌霄

◆执 行: 刘 伟 高海涛 哈薇薇

◆摄 影: 边志明 王丽青 孙希旺

1

主持人:“我武惟扬”是古代走镖时的口号,也是武王伐纣时的誓言。其寓意,便是以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姿态,来弘扬武的道义。请结合个人理解,谈谈武德的具体含义?

刘永福:“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就是:军事,是用来禁止强暴、消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丰富财物的。这里的“武”指的是军事。由于军事和武术同根共源、同源共生,后来武术也就将“武德”纳为己有了。因此,武德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原点文化,它的核心要义影响、渗透、支撑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

传统武德约分3个方面:一是个人修为、个人形象建立,二是主体人格塑造,三是人际交往准则。三位一体、互相支撑。比如在社会礼德塑造方面,都在讲保家卫国、爱家护乡、舍生忘死、勇赴国难。品德修为方面,比如说文武兼备、仁者无敌、舍己从人、成人达己。在人际交往方面,谦和为本、尊师重道、包容共修、团结共进。这3个方面构成武德文化的3个分支,又形成有机整体。在当代,弘扬传统武德,要从5个方面努力。一是爱国主义情怀,二是文武兼修的个人品质,三是坚毅的个人修为,四是尊师重道的坚守,五是团结互助、和谐互帮的人际准则。今天,我们打造文明城市、建设道德高地、好人之城,把传统武德发扬光大,普照狮城大地,滋润运河两岸,“我武惟扬”“德被家邦”大有可为。

郭贵增:武德讲究崇德尚武,德就是修为。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讲德,如无德不立、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等。尚武指的是威武凌厉、奋发向上、保家卫国、抵御外侮。人生在世就如一张白纸,如德行有亏,就是白纸上有个污点,一辈子也抹不去,这是讲个人修为。练武术的必须有修为:敬拳、敬师、敬祖师、敬同门、敬同道。各个门派都有门规,如反对恃强凌弱、兄弟失和、欺师灭祖。习武者应时刻弘扬武德,代代传承。

赵洪升:武德有手德和口德。手德是不要楞手楞脚,伤到别人。口德是不要随意贬低别人的拳种和技艺,妄自尊大。德才应兼备,品德不好,武功越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对于学生,师父要有正确导向,帮助他成人成才,把武术的正能量无限放大。不要为了练武而练武,要把武术放到一个大目标中去,比如通过打比赛得冠军,为家国争光。

朱桂廷:我从事武术文化事业多年,感觉练武的人确有独特的美德。过去有穷文富武之说,而现在教武术却很清苦,很多老师毕生精力都用在武术传承、发扬、整理和推广上。近几年沧州搞了很多武术活动,外地武术爱好者对沧州的武术元素、符号提了不少建议。我想,作为武乡人应该具有武乡人的美德,把沧州武术的方方面面继承好、发扬好。

主持人点评:武术在人与野兽搏斗、战争中逐渐形成,同时产生了相应的规则。坚毅、沉勇、协作、礼让、有序等品质和规则经过长期演变,成为文化意义上的武德。原始意义上的武德产生不会晚于文字,或者说几与文明同步。武也是民族文化的原点之一,文武一起构成中华民族行进之双翼。

2

主持人:沧州武术,天下称雄。技能降人,德能服心。沧州武术称雄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武德。历史上的沧州武术,在武德方面有哪些典型事例?

刘永福:“武德”产生于实践,又归于实践。沧州武德文化是历代武林先贤武术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如“镖不喊沧”,是在讲沧州武林技艺高超、武德高尚。“镖不喊沧”作为一种行业范式并不是以武功欺人,而是善意提醒,不轻易出手,点到为止。让冒失者知道沧州武术的厉害,体会到沧州武林的厚道。如有一个版本的“镖不喊沧”,主角是刘化龙。刘化龙是李冠铭的高徒,成兴镖局看家镖师。传说一天一外地镖师高喊镖号耀武扬威入沧。有人速报李冠铭,李冠铭让徒弟刘化龙给这家伙点儿颜色看看。刘化龙未及提鞋,飞步追至王希鲁村,左手摁住马背飞身而上,右手顺势抽出镖师背着的单刀,怀中一揣,扭头返回。镖师行至城南曹庄子,经人提示,方知单刀已失。于是镖师返回城里,到成兴镖局请罪拜服。李冠铭笑道:“刀在这里,没丢。”3天后镖师又来拜见,李冠铭说:“后院有个兵器架子,你把刀鞘备好,去看看有没有你的刀。”镖师走到后院,想拔门栓而入不得进,这时隐在门后的刘化龙早已探身舒臂,将刀入鞘。镖师转了一圈,说后院门锁着进不去,李冠铭说:“刀早就还给你了。”镖师一摸后背,果然刀已入鞘。李冠铭指着身后的刘化龙说,这借刀还刀的就是他。镖师大惊,原来眼前这位趿拉着鞋不动声色的平常人,竟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遂拜谢而别。

还有武术名家郭长生,一生教徒无数。武德很高、武艺很强、名气很大,但始终平和待人。住在马道街,前邻后街、左邻右居,没有知道老爷子练武的。他怕练武时的跺脚声、呼喊声影响邻居休息,从不扰人。另外,民国“武状元”曹晏海年轻郭长生4岁,欲拜郭为师。郭长生说咱们同乡同龄同道,怎能师徒相称?但曹执意拜师,郭推托不过,就把自己老师刘玉春的牛角拐摆在八仙桌上,让曹宴海磕头,算是代师收徒,二人一生兄弟相称,交情甚厚。这种高尚武德影响了整个沧州武林。高强武艺铸就了沧州武乡威名,高尚武德更是德行天下。

郭贵增:沧州武术尤其是在明末清初比较发达,我祖父的师父刘玉春给财主家撑船,常年在运河两岸运货。每遇到武林高手都躬身请教,比如与双刀李凤岗通过武术交往,成了好友,交情很深。祖师爷走到吴桥桑园镇,碰见谢晋德、谢晋汾哥儿俩。双方切磋武艺,祖师爷人高马大、武艺高强,谢家哥儿俩败下阵来。谢又提议用器械比试,祖师爷用枪,谢爷用家传苗刀,祖师爷败阵。谢爷年龄长于刘爷,于是拜师学习,在沧州谢家学习的苗刀。这说明武术界的开明之士没有门户之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祖父经常以此教育后辈,不能贬低其他门派,要虚心学习。

赵洪升:我的师爷叫张方贵,传授二郎拳。一次他带领徒弟到庙会上表演,一个外号叫“黑旋风”的黑大汉,要求和师爷比试。师爷很礼貌地把他请到场子中间,来者说你们沧州人能打,咱今天不比打,就比摔。他与师爷连摔三跤,倒地不起。师爷诚恳地把他扶起来,他因此非常尊敬我师爷,从此成为好友。后来“黑旋风”还到村里拜访过我师爷。那时虽然生活很清苦,家里孩子多,余粮不多,但师爷一招待“黑旋风”就是半个月,先辈们的武德可见一斑。

还有南皮的耿立昌老师,上世纪中期有一场武术比赛,因为当时生活条件都很差,为了让徒弟们能够参加比赛,他就把家里唯一一头小黄牛卖了,给徒弟们置办衣服、器械。先辈的武德精神值得后辈传播弘扬。

朱桂廷:“镖不喊沧”从正面讲是突出沧州武术的水平,外地来到沧州的人,都有对武术的敬畏。但有时也给人造成误解。所以我感觉应多挖掘沧州武术的正能量,引领良好的武德风尚。

主持人点评:保家卫国是武林道的大义,精神修为是武林人的私德。而私德又体现在练武、比武、处理事务和人际交往中。刘焘率3000武术兵抗倭,二十九军沧州武术人的大刀向日本侵略者砍去,郭长生拒不为日本人服务等都是沧州武术中的民族大义。而礼让谦和坚毅勇猛等个人修为上的典范,在沧州武术界更是层出不穷。

3

主持人:现在是和平年代,武术的社会功用产生了巨大变化。武术精粹的传承显得非常迫切。武德是武术的精粹之一。在培养人才方面,针对武德有哪些导向、要求、范例和经验?

刘永福:武术靠传承,代际传承是武术发展的一大课题。我们现在搞“六进”,即武术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六进”当中,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武术进学校。抓武术进学校就是抓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抓武术进学校就是抓住了沧州武术未来发展的“牛鼻子”,抓好了武术进学校就是把握了沧州武术未来发展的半壁江山。所以在青少年当中推广武术、传扬武德,是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的。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武德,重点是把传统武德的新时代价值进行梳理。一是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二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是锄强扶弱的仁爱思想,四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五是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六是尊师重道的伦理坚守。也就是让青少年一代懂礼仪、知廉耻、明法度、敬师长、守文明、明进退,做新时代的武术传承者。

新时代武术优秀人才有四条标准,武德高尚、武风端正、武礼周全、武艺精湛。应围绕这四点来培养一代武术新人。在学校中,我们要把传统武德基本理念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让传统武德深深浸润到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操守、审美情趣、处事态度和风俗习惯中,从而影响三观树立,影响人生走向,影响人生梯度。

郭贵增:尚武是一种民族精神,从事武术是非常高尚的事业。武术讲究精、气、神。神,是指必须有一种精神,比如爱国,爱国就需要有保家卫国的本领和强壮的身体,所以必须有尚武精神,要锻炼不怕苦、不拍挫折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无论学文还是习武,一辈子受益。“武”包括武器、武装、军队,实际上这个“武”才能保卫国家,保障咱们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作为个人,练武术更讲究个人修为,这是一个普世的道德范畴。

赵洪升: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练武术和过去已有所不同。在小学要练好武术基本功,到了中学要找到潜能和优势,并发挥出来。到了高中,要收获成果,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舞台来展示中华武术,来倡导武德精神。

朱桂廷:我想呼吁全社会来关注沧州武术。从武校来讲,现在的沧州武校只能去角落里找,超过百人的都很少。红升武校应该是沧州最大的武术学校了,在校学生也才不到500人。河南塔沟万人以上的学校有11个,一年有十几亿收入,差距太大了。杂技,现在有吴桥杂技大世界。武术呢?去哪儿看武术?最多是博物馆,去看武术历史。另外就是武术剧,武术剧咱们一场也没有。沧州的各种场馆都有,唯独没有武术馆。咱们不能抱着金饭碗要饭吃,大家要共同拯救沧州的武术文化、武术产业和武术传承。武馆也是传承武术精粹的一种突出标志。

主持人点评:习武可淬炼精神坚强意志,也会给人提供看世界的另一个视角。文养德,武修身,白天历战阵,晚上读春秋,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文武兼修,是武乡人对沧州子弟的期待;文武并兴,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题中之义。

4

主持人:武德是武术文化中重要的方面。“武术之乡”的沧州,在武德方面有哪些特质?

刘永福:沧州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武德。而沧州武德在普世的武德内涵之外,还有它的文化特质,这就是仁、义、勇、忠、信。所谓仁,就是与人为善、扶危济困、仁者爱人、仁者无敌。所谓义,就是义薄云天、侠肝义胆、铁肩担道义、妙拳著华章。所谓勇,就是见义勇为、勇于担当、齐家治国、保家治家。所谓忠,就是忠心耿耿、忠义豪迈,以诚信赢天下、视人格为生命。所谓信,就是己诺必成、言行一致、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尚义任侠、忠勇诚信、好仁不争、勇于担当就成了沧州武德文化的核心内容。

概而言之,沧州武德文化的特质实际体现在九点:一是“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二是“尊师重道,以德为先”的传承律条;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之法;四是“尊时守位,知常达变”的处世之道;五是“舍己从人,成人达己”的宽广胸襟;六是“守信践诺,明节重义”的高洁操守;七是“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浓烈乡谊;八是“强种御侮,勇纾国难”的家国情怀;九是“天人合一,尚智重谋”的东方智慧。

这些特质都有经典的事例。比如说“尊时守位,知常达变”,是沧州武术人与人、精神与身体、人与自然之间三和谐的文化基底。“千斤王”王子平练武,二更时分北斗横天,这时候,老先生练北斗功。五更时分,露水遍地,老先生练露水功。而且老先生一生练武,尊时守序。朝不朝东、午不朝南、晚不朝西,永不朝北,讲究时辰变化与身体气脉变化的呼应,所以练得一身绝世武功。“守信践诺,明节重义”的代表是大刀王五。他在北京创办源顺镖局,襄助谭嗣同变法。他提供办公场所,派多名镖师护送变法人物。谭嗣同变法失败入狱,大刀王五就邀请武林同道包括沧州六合门人计划营救,后因走漏消息,没有成功。谭嗣同被害后,无人敢去收尸。大刀王五与几位义士冒着被牵连的危险连夜收尸。大刀王五抚尸痛哭,用湿毛巾把谭嗣同满身血迹洗涤干净,运回镖局密室设灵堂祭奠七日。然后护送谭嗣同灵柩回千里之遥的湖南浏阳安葬。后大刀王五被八国联军的德国侵略者杀害,又是津门大侠霍元甲为大刀王五收尸,书写了武林界的慷慨悲歌。这就是沧州武德的光辉典范。

主持人点评:沧州的武德传统,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匡扶正义、勇纾国难、扶危济困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5

主持人:沧州是“武术之乡”,每年在境内举办或到外地参加的武术比赛和交流很多。比赛交流必然与各色人等、经济利益发生关联。如何在名利诱惑中守住平常心,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时时刻刻不忘沧州特有的武德?

刘永福:如何把握好金牌和名誉的关系?如何把握好平时练功和赛场表现的关系?这就需要对传统武德进行理性化解读,让武德指导武术实践,让武德在当今赛场能够发扬光大。特别是教育年轻人,在赛场上要保持平常心,取之有道,时刻不忘武德。一要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强意志和信心决心。二要讲究战略战术。三是安不忘和、和不忘战,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报效祖国、回报家乡。四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五是要树立和锻造沧州武者仁者无敌、德行天下的良好形象,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规则、尊重观众,打造新时代儒者武者形象。把沧州武林历代先贤所积淀的厚重武德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我们沧州武术才能迎来最美的风景。

朱桂廷:近几年出去参加了很多武术赛事,凡是有沧州人参加的赛事,基本上都是冠军。我想有这么好的基础,将来沧州可以多搞大型的、单独门派的、全国性的赛事,因为咱们有实力,也有影响力。如此一来,对武术、武德、文化与经济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点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台下,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之间,不仅见功夫,更见气度与修为。功夫与修为,都在日常中来,积跬步已成千里。功夫给沧州武术带来盛名,盛名之下,更要彰显武德修为。如能打造具有沧州个性的名牌赛事,突出功夫与德行,沧州武术行进的步伐会更为矫健。

2020-11-1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3653.html 1 我武惟扬 德被家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