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渤海新区开发建设作为重大工程,持续掀起沿海大开发、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热潮,打造全省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既是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和省委书记王东峰来沧调研指示要求的现实行动,也是沧州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举全市之力推动渤海新区开发建设,坚定不移向海洋要动力、要活力,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改革开放新高地。
沿海临港是沧州的独特禀赋,也是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为沧州在“百舸争流”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厚植了优势、提供了条件。多年来,沧州沿海开发开放取得明显成效,沿海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渤海新区和沧州黄骅港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自身优势和担负使命相比,与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沿海开发开放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为此,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向全市发出“大做沿海文章、苦干实干三年,加快推动沧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号召;这次市委全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吹响“举全市之力推动渤海新区开发建设”的集结号,为沿海带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明确路径。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共兴”,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先导,带动全域大做沿海文章,持续掀起沿海大开发、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热潮,不断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取得新突破、跨上新台阶。
大做沿海文章,必须在港口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海洋是连接五洲的“大通道”,港口是实现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沧州黄骅港是做好“海洋文章”中的“关键一章”。近年来,沧州黄骅港业务量逐年递增,但集疏运体系不健全、码头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着眼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下大力加快推进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全面提升港口通过能力、货物吞吐能力和吸引集聚能力。要积极融入环渤海港口群,推进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港合作,全面提高港口辐射带动能力。
大做沿海文章,必须在壮大临港产业上求突破。临港产业发展蕴含着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是打造“增长极”和“新高地”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主动对接国际产业链,积极构建国内价值链,加快产业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依托重点项目带动适港产业向渤海新区聚集,推动临港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滚动实施一批战略支撑项目,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构建高端绿色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大做沿海文章,必须在建设现代化渤海新城上求突破。“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城”则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坚实依托。我们要围绕唱好新时代“双城记”,统筹抓好渤海新区和渤海新城规划建设,突出滨海特色、用好中东欧资源,高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努力建设面向中东欧为主的全面开放新城、滨海特色的繁荣宜居新城、创新发展的绿色智慧新城,实现高水平“双城”互动。
大做沿海文章,必须在带动全域开放上求突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打破“内陆思维”、增强沿海意识,转身向海、紧跟布局,与渤海新区实现全面对接、联动发展。要加强渤海新区直通直联,在规划、交通、产业等方面协同对接,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要完善常态化“走出去”机制,面向京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引进一批外贸服务企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水平。
奋进“十四五”,扬帆正当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劈波斩浪、奋发作为,以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远眼光,大做沿海文章,切实肩负起“十四五”时期建设海洋强市的使命担当,努力在高质量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上走在前列,奏响恢弘的蓝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