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停催,他就是不肯起床!”
“让他自己做作业,半个小时过后,一个字都没写!”
“要他多吃青菜和水果,他不听,总是偷偷吃零食!”
“我明明说的是对的,是为他好,可即使说了1000遍,他就是不听!”
近来,时常听到爸爸妈妈抱怨,孩子越大越难管!特别是孩子上了学之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家长和孩子的拉锯战就开始频繁上演。
面对固执不听话的孩子,用“狠话”威胁他们,相信很多父母都“轻车熟路”。“再不走,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再这么疯跑,以后不带你出门了”“再敢顶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烂”……
“狠话”一飙出,孩子立刻有所收敛。但是,这个“大招”也有“后遗症”,使用越频繁,失效也就越快。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威胁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威胁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看似在听你说,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
那么,怎样说孩子才能听呢?
首先,尽量少唠叨。平时少说,有重要情况,争取谈一次话,完整透彻地解决。
其次,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给孩子的指令,必须让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体做什么,比如,不能说“你应该整洁一些”,而说:“现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后我们好做手工。”指令不能是抱怨、指责、数落,不要带负面情绪。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是在被别人指责批评时,他一定不愿意听从;因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御”你的“攻击”上了。
再次,耐心等待孩子反馈,下指令后,给孩子一些时间。很多家长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没有即刻反应,马上发出第二道指令,然后一道紧似一道,火力迅速升级,不一会儿就“硝烟弥漫”。给完指令,应该最后给孩子10秒,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有时,你还需要在给孩子指令后,让孩子复述一遍,从而确认他真的听到并理解了。
最后,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讨厌被催促,家长的催促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管理。比如,用闹钟或定时器,来取代你的监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作为父母,我们想要让孩子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
不打不骂,用行动去影响孩子,用情绪去感染孩子,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