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广欣 袁洪丽 本报通讯员 刘增州
夫妻双双住进扶贫村
2019年刚过年,国网献县电力公司陈俊振就奉命来西护持寺村驻村并担任第一书记。在扶贫村住了一段时间,妻子吴淑娟也跟着住进了西护持寺村,一起去扶贫,这成了一件新鲜事儿。
说到为什么要跟着丈夫去扶贫,吴淑娟说,这是跟丈夫“赌气”。原来,陈俊振患有糖尿病。去年11月份,陈俊振在家人的催促下去沧州一家医院进行了体检。结果是,酮体加号达到了3个,院方通知赶紧住院治疗,按医嘱最少住院半个月。可住了9天,陈俊振就强行出院了。
出院时,医生严令必须按时吃药,可是因为工作忙,他经常忘了吃药。妻子吴淑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日夜惦记着丈夫,每天定时打电话,催着吃药。尽管这样,陈俊振也经常忘了吃药。吴淑娟一气之下,从献县县城跟了过来,与陈俊镇一起住在了西护持寺村。妻子一来相当于增加了帮手,陈俊振轻松了许多,一些档案资料可以由妻子帮忙整理。这样,西护持寺村就出现了夫妻双双干扶贫的美丽一景。
贫困户成为创业模范
在西护持寺村,陈俊振做得最多的事儿就是跟老百姓拉家常。一次,他在入户访问中发现残疾人王中升不能走路,但他脑子好使,说话一套一套的。在与王中升聊天时,王中升说:“我收的鸡蛋和自己养鸡下的蛋都不好卖啦!鸡蛋降价不少,弄不好又要赔啦!”王中升面露难色。
见此情景,陈俊振说:“我来帮你销售。”他回到国网献县电力公司向领导申请,搞一次销售扶贫活动。结果是一下子就给王中升销售了2万枚鸡蛋,价格比市场价每枚高出一角多钱。王中升非常高兴,逢人便说:“陈书记,真好!”从此,王中升好像挣钱着了迷,他又想做编织袋的生意。知道王中升这心思后,陈俊振和镇党委副书记彭建峰商量了一下,决定帮他。彭建峰为王中升在县城借来了机器。王中升雇了10多个工人。就这样,扎编织袋的生意开始了。
如今,王中升扎编织袋的规模越来越大,他由原来的贫困户一跃成为创业模范。
组织义购解决销售难题
2019年夏天,贫困户刘忠岭、刘世泰、刘云飞的西瓜卖不动了,几家人唉声叹气。陈俊振见此情景,立即回到国网献县电力公司,搞了一次职工义购西瓜的活动,结果4000公斤西瓜在电力局销售一空。三位瓜农高兴得不得了,给陈俊振送来了西瓜致谢。陈俊振收了西瓜,但照价付了钱。
陈俊振不仅帮贫困户,非贫困户也照帮不误。王春雨、王玉宗两个人去年存了3500公斤大葱,准备在今年初卖个好价钱。不凑巧,年初疫情来临,大葱卖不出去了。一时间他俩吃不香、睡不稳。陈俊振知道情况后,回到国网献县电力公司,请示领导帮着卖大葱,公司立即组织职工买了一大部分。
看到还剩下一部分大葱,吴淑娟提议到县城搞促销。于是,陈俊振和妻子组织贫困户来到献县县城的欣苑小区,现场促销,很快就卖完了。为这事儿,王春雨、王玉宗想尽办法要表示谢意,都被陈俊振夫妻俩谢绝了。
引进扶贫项目增添发展后劲
陈俊振帮小家,更帮大家。2019年11月,他了解到北京京孟霞贸易有限公司既有扶贫项目,又能解决村里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很有吸引力。于是,他三赴北京,与这家公司沟通联系。最后,在妻子吴淑娟的帮助下,西护持寺村与这家公司签订了500亩合同,约定两名管理者前往俄罗斯。
据了解,这家公司在俄罗斯开办了阿尔泰京孟霞贸易有限公司,主营国际粮食贸易、农业规模种植、畜牧业等,拥有耕地数万公顷,全是机耕机种,自动灌溉,飞机洒药。外派人员主要任务是骑马巡地,还需一名懂电的年轻人。按原计划,今年5月1日前两名管理人员去俄罗斯,因疫情影响护照难办,没有去成俄罗斯。但是,京孟霞公司俄罗斯方代为管理,完成经营收获,按照扶贫合同,已把五成的收获4万元拨给了村里,帮助改变村容村貌。
虽然遇到了困难,但陈俊振没有放弃。他打算等到疫情结束后,村里再派人去俄罗斯包地干活,为村里创收。
如今,西护持寺村脱贫了,全村变样了。陈俊振说:“这功劳簿里,有妻子的一半儿。是她的陪伴,才让我安心把根扎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