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体检报告,让许多人焦虑不安。“结节、息肉、囊肿、增生,会不会癌变?”“高血脂、脂肪肝、高胆固醇……这些情况严重吗?”身体亮起“红灯”,听听专家怎么说。
“结节、息肉、囊肿、增生” 很多情况无需治疗
拿到体检报告,张红深吸一口气,才缓缓打开。“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肝部囊肿”,第一页体检情况小结栏里赫然列出一系列问题。与去年相比,这次体检中的“负面清单”多了一项甲状腺结节。“大夫给出的建议是要进一步检查,不知需不需要手术。还有增生、囊肿会不会癌变?”张红说,有几个同事和她情况一样,大家都很担忧。
在体检中,有时会遇到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状况,那么,这些到底是什么疾病?该如何应对呢?
“遇到这些疾病,先不要害怕,很多情况是不需要治疗的。”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副主任王金栋说,人身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结节。随着影像学的进步,小结节或微小结节发现得越来越多,但大部分是良性的。据统计,全国已经有超过1亿的肺结节患者。一般年龄大、肺部有基础疾病的人,易发现肺部结节。即使发现肺部结节也不必恐慌,要找专业医生判断: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如果没有肺癌家族史,仅做随访观察,3个月到半年再做一次CT检查。如结节没有变化,一般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有的还会随着时间变化慢慢消失。1厘米以上的大结节,建议尽早诊治。
而甲状腺结节中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不过,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不足1%,大部分无需治疗。
“息肉则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属良性,但有一部分会恶变。建议只要在体检中发现息肉就应尽快切除,然后送去病理活检,确诊息肉类型,防止复发。”王金栋说。
“囊肿基本不需特殊治疗。”王金栋建议,囊肿一般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只要囊肿未对周围器官存在压迫症状或发炎感染,基本无需特殊治疗。如果肝囊肿过大,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发不适症状,就要积极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
增生一般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有时会对人体有益,病理性增生往往是有害的。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大多数情况不需要治疗。
“高血脂、脂肪肝、高胆固醇” 查找病因对症施治
“我不吃肉,也不胖,怎么会得脂肪肝?”看到体检报告,刘佳难以相信。为了保持身材,刘佳已吃素两年。她一直觉得这样饮食没毛病,可眼前的体检结果让她重新审视起自己的饮食习惯。
同办公室的王宇则恰恰相反,无肉不欢。他36岁,170厘米的身高,体重达90公斤,每天说着减肥,可一到吃饭时又控制不住自己。不仅饮食任性,生活作息更是没有规律,常常玩游戏到深夜。这次体检,他是办公室里问题最多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脂肪肝,他全部中招。对于接下来如何调理,他一头雾水。“高血脂、高胆固醇、脂肪肝没有什么症状,是不是不需要治疗?”
“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脂肪肝、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疾病。”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韩文忠说,不少人认为这些疾病在早期没有症状,只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调整作息就能慢慢缓解。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先要查找病因,再对症施治。”韩文忠表示,如果症状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那么,控制饮食、增强运动能起到作用。若由其他因素导致,就要有针对性地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单纯性脂肪肝尽早治疗是可以逆转的,如果等它发展成脂肪性肝炎,意味着病情较重,如再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向肝纤维化、肝硬化方向发展。
对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来说,医生要根据年龄、家族史和其他既往疾病,来判断是否用药。有心脑血管等疾病家族史或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多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则要服用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脂肪肝、高血脂、高胆固醇并不是胖人的专利,长期吃素也会患上,这是由于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体内代谢紊乱造成的。”韩文忠提醒,这种情况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并定期随访。
“无症状”也莫大意 好习惯+定期体检早预防
有关调查显示,在检出异常结果疾病中,排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脂异常、体重指数异常(超重、肥胖)、甲状腺结节、脂肪肝、血尿酸升高、肺结节等,而这些指标异常的发生与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很多基础疾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有的无需药物干预,但往往等一出症状便是急症,给健康带来危害。”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干部体检中心主任李爱敏说,早预防、早治疗,尤为重要。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此外,定期体检是最有效筛查疾病的方式。”李爱敏建议,体检项目并非越贵越好,要检在点子上。检查前最好能和专业的医生沟通,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体检项目。体检内容可根据检查者的年龄、性别、工作环境、家族史等进行搭配。如有家族病史或基础性疾病的可选择针对性疾病筛查,上班族可选择“压力套餐”,有抽烟、喝酒习惯的相应增加肺、肝脏等器官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