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唐三彩并不是只有三种颜色,“三”只是一个代表多的数词而已,它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
在沧州博物馆,有一件三彩刻宝相花纹盘。它以赭色釉为底,盘的内壁撒满蓝白相间的斑点,盘的内心是蓝、白、赭相间的宝相花纹饰,在三彩釉色的衬托下,显得高贵而华丽。“宝相”一词最早见于北齐王巾所著《头陀寺碑文》中的“金资宝相,永藉闲安”,用来形容佛祖如来神像的尊贵庄严。自然界中并没有宝相花这种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起初,它以莲花造型为主体,中心为圆盘状的莲蓬,莲瓣向四周均匀的呈多层放射状排列。后来,人们在宝相花纹样中加入了菊花、牡丹、荷花等图样,花瓣多层次的排列,不仅造型更加饱满,还增加了雍容华贵的美感,宝相花就这样逐渐成熟起来。因为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所以它与摇钱树、聚宝盆一起,被我国古代人民称为吉祥三宝,并被广泛应用到瓷器、织锦以及铜镜的装饰上。
沧州博物馆的这件三彩刻宝相花纹盘,是一件精美的国家一级文物。其胎质细腻、线条细致、做工精湛。唐三彩华丽多彩,宝相花雍容华贵,二者结合在一起,其绚丽斑斓的艺术效果得到了发挥和淋漓尽致的展现。值得注意的是此盘施以钴蓝釉,在唐三彩的釉色中,最为珍贵的是蓝釉,蓝釉的珍贵,不仅在于其色泽的鲜亮明艳,更在于其呈色剂中的钴,唐代钴的原料来自于波斯,因其稀少而使蓝釉在唐三彩中的数量少于其它色釉。故有“三彩挂蓝,价值连城”一说。唐三彩最初是作为冥器使用的,但是由于它斑斓的釉色和优美的造型,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到了近代,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也越来越多。作为成就这一艺术珍品的朝代,唐朝以其开放和多元的态度吸纳了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并为后世留下了包括唐三彩在内众多的历史文物,它们充分体现了大唐文化的雄浑博大,闪烁着盛唐时期的艺术风韵,那种充满时代特色的热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张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