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3日
第07版:07

服务提质 项目提速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张凌凤

快!一个月实现项目搬迁投产,渤海新区刷新招商引资速度。面对北京的外迁项目生产不能断档的需求,渤海新区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以孵化项目的方式引进,用优质服务助推企业实现了1个月搬迁投产,并且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免3年租金,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费用,让企业安心来投资兴业。

高质量项目一个月投产

近日,在位于渤海新区的河北凯力华维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洁净的车间里生产线自动运转,偌大的车间只有几名身着防尘服、从头武装到脚的工人。

作为伊利、蒙牛、雀巢等知名乳业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凯力华维从事食品用包装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产品主要为预制塑料瓶、盖、吸管等,在酸奶制品包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10月,凯力华维公司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完整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

去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6000余万元,取得这些好成绩,与公司快速从北京落户渤海新区不无关系。

从北京搬迁至渤海新区,凯力华维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投产达效,保证了订单生产,并且做到了产品质量无影响、客户资源不断档、市场销售无损失,这在业界也不多见。

自2018年10月份开始,凯力华维负责人多次到沧州渤海新区考察,被这里的商机和优良的营商环境打动,决定在沧州渤海新区科创园投资创业。

2019年3月,企业开始打包设备,准备从北京搬迁。用10天时间拉了68趟完成搬迁,还带来了3车员工共100余人。3月15日,企业边组装生产线边投产,仅用一个月时间实现了投产达效,两个月实现销售额2000余万元。

全天候服务助推企业落地

近几年,塑料行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随着电商的异军突起,快递行业对塑料包装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凯力华维赶上了这一风口。

从北京往外搬迁,凯力华维的订单生产不能停。如果是拿地建厂房,从招拍挂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一套手续下来至少需要120多天,何况还有漫长的建设周期。显然,这条途径不适合。在此情形下,渤海新区另辟蹊径,将企业引入科创园进行孵化。

在企业落地过程中,渤海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督导工作,科创园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全员上阵,24小时待命,全天候服务企业。

相关部门全程领办手续,帮助企业跑办环评、安评、职评等手续。

企业生产需要改造10万级洁净车间,必须建设专用消防水池,科创园帮助他们协调城管、规划等部门,尽快办理消防水池许可证。

企业用电、用水需要协调,科创园的工作人员跑电力部门为企业安装变压器,跑供水部门装水表,还积极帮助企业招工、协助企业租廉租房、公租房,安置好职工。

凯力华维上马可降解项目,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他们又帮助跑办检验检疫事项,并在无纸化办公等方面全方位做好服务。

全员联动为企业做好服务,经发局在项目审核备案、技改项目服务等方面不遗余力。

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凯力华维公司今年进行项目扩建,引进新设备,进一步提高产能,提升产品质量。

凯力华维公司总经理韩娇琳说,在企业搬迁之前,她和很多客户都很担忧企业的前途,怕企业生产和销售受影响。然而,当她一次次地感受到沧州渤海新区的领导和科创园工作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后,心中的疑虑逐渐消除。

韩娇琳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拓展业务链,增强产品的科技性和创新性,计划在科创园内打造一个小型的包装园区,并计划与北京工商大学和中科院成立研发中心。公司在沧州渤海新区的未来发展前景将会更让人期待。

河北凯力华维一个月投产达效,是沧州渤海新区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下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沧州渤海新区企业创新创业,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项目开工这条主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严格落实领导包联制度,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造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日益浓厚,把沧州渤海新区打造成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热土。

2020-12-03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张凌凤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221.html 1 服务提质 项目提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