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4日
第05版:05

志愿军有支杂技队 队员全部来自吴桥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杂技队为志愿军表演车技

张星离开朝鲜前拍摄照片铭记牺牲的战友们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志愿军文工团中有个杂技队,成员全部来自吴桥。不同于赴朝慰问的其他演出队,他们是部队编制,战斗一线是他们的演出阵地。作为志愿军战士们的调节剂和开心果,他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收集了几张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文工团杂技队队员们表演杂技的照片。这些杂技队队员全部来自吴桥,拍摄者也是吴桥人!”昨天,吴桥学者、吴桥杂技文化研究者杨双印告诉记者。

照片中,杂技队员们正在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表演车技、顶碟儿、高空杂技。要知道,这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到来。

轻松诙谐的杂技,与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士兵,看似不可能同框的事物,在这些照片中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穿过70年时光重看这些老照片,更加耐人寻味,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中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

战场上的杂技表演

杨双印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文工团杂技队,前身就是张金发、张金波兄弟俩的铁金刚技术团。

张金发在中国杂技史上是值得大书的一个人。他是地地道道的吴桥人,生逢乱世,从小学杂技,1925年随兄去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演出,1937年回到国内。1947年,他组织“南洋铁金刚武技团”,活跃于西南诸省。

解放战争期间,张金发的杂技团是国民党部队的宣传队。解放成都时,这支部队起义,他们的杂技团也跟着起义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参加了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作为志愿军杂技队,他们跟随大部队来到朝鲜。

当时杂技队共有14人,有男有女,还有几个孩子。他们每天不是在演出现场,就是在马不停蹄地奔赴另一个阵地前线的路上。杂技队里小队员多,他们经常累得在舞台上扶着桌子就睡着了。但大家特别愿意为志愿军演出,很多时候,战士们是在看完节目、振奋精神之后,扛起枪去冲锋陷阵的。

杨双印提供的照片中,那张在山坡前表演车技的照片,就生动地体现了战争与杂技之间微妙的关系。杂技的表演舞台,就是很可能一触即发的战斗阵地。山坡上高高低低坐满志愿军战士,此时,他们从残酷的战斗中短暂抽离出来,放松身心观看表演。四个杂技小演员也忘了身在战场,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表演中。

照片的拍摄者张星,是张金发的儿子,当时,他也是志愿军杂技队的一名小队员。他说,杂技队演出都是选在傍晚时分。这个时候,夕阳正强烈,敌机从南面飞来,看不清下面的情况,正适合演出。夕阳快落山的时候,演出也就必须结束了。

最小的文艺兵只有九岁半

杂技队里年龄最小的志愿军文艺兵是张玉生,入朝时,他只有九岁半。

张玉生是和几个哥哥一起参加志愿军杂技队的。他也是吴桥人,出身杂技世家,到他这已是第四代。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前,他们一家都是部队的文艺兵。围绕让谁上前线的问题,张玉生的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父亲坚持让儿子们都去,母亲肯求留下一个。父亲说:“都去!这是保家卫国的大事!”

穿上志愿军军装,拍完照片后,班长告诉他:“照片贴身保存,死了就是遗像了,好辨认,也给家人留个念想;要是命大还活着,就自己做个纪念吧!”至今,张玉生都随身珍藏着这张照片。

当时,去朝鲜慰问演出的社会各团体的演员们到的是二线,相对来说较为安全。他们是文艺兵,部队编制,必须去一线。难忘的场面太多了:过鸭绿江时,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们走的是江下的“水中桥”;在一次行军中,为了保护张玉生,志愿军的驾驶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至今,张玉生都记得志愿军的一条铁的纪律:“宁可牺牲一个男同志,不能牺牲一个女同志;宁可牺牲一个女同志,不能牺牲一个小同志。”他说,自己这条命,是很多志愿军战友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一想起他们,练杂技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记录是为了永远的怀念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180师在撤退过程中被美军截断包围后,遭受重大损失,很多志愿军战士被俘。当时,杂技队也被美军截断了道路。他们一路上翻山越岭,逃过美军的哨所和搜捕,一个不少地回到志愿军驻地,堪称奇迹。

有一次,上级派他们去俘虏营演出。演出结束后,几个高个子大胡子的外国人冲到张玉生面前,抱住他就是一顿亲。通过翻译他知道,这些“大胡子”也有孩子,和他差不多大。他当时情不自禁,用童稚的声音回敬他们:“你们也有孩子,为什么还要来侵略?”“大胡子”们一呆,当他们明白过来时,都高声说:“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

张星有一架120相机,表演杂技之外,他酷爱摄影,拍下了不少珍贵的场面。

离开朝鲜前,张星非常留恋这片异国的土地。在这里,不少与他同来的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这里。临走前,他再次来到烈士陵园,与牺牲的战友们作最后的告别。之后,他爬上陵园后面的山坡,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志愿军总部与烈士陵园东西相临,周围群山环绕,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园依稀可辨。张星说,拍照时,他心情非常激动,稳定了很久,才平复了情绪,拍下了这张照片。“拍照时就想把这一切都摄入镜头,留个纪念。”他说。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志愿军胜利归来,毛主席曾接见志愿军代表,其中就有杂技队的成员。后来,杂技队留驻沈阳,组建沈阳前进杂技团。几年后,他们再次到朝鲜演出,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一幕再次被张星记录在光影中。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杂技队中,除了张金发外,王喜临也是留名中国杂技史的人物。他也是吴桥人,军级文职干部,后来是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和辽宁省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奖。

最小的那名志愿军文艺兵张玉生,被分到战友文工团杂技团。他的“晃板”节目越练越好,后来成为国家最高级别演出的必选节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2020-12-04 本报记者 杨金丽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299.html 1 志愿军有支杂技队 队员全部来自吴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