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高 箐 李冠达
11月29日是个周日,在黄骅市常郭镇故县中心校任教的董文没有课,她仍早早起床,来到位于黄骅市北汽社区的绘画工作室。在这里,她的身份是公益老师,教授的内容有绘画,还有烙画和剪纸。
这天是绘画课。9时整,上课的时间到了,几个六七岁的孩子陆续走了进来。大家都热情地和她打招呼:“董老师,好!”董文微笑地点头回应,人员到齐,开始上课。
课程内容是简笔画稻草人,董文边画边讲:“先画一个圆圈作为稻草人的脑袋,然后再给它画上一双漂亮的眼睛……”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画起来。这些平日里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到了这里,都变得非常文静,画画、上色,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
“绘画班主要针对的是社区里的儿童,他们没有绘画基础,得先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再学绘画技巧。”董文说,她制定了教学计划,每堂课前还有教学方案。课程是公益的,但教学质量不能打折。
其实,绘画并不是董文的专业,她在故县中心校担任语文教师。因为从小爱画画,就学了点。天生艺术细胞丰富的她还学了剪纸,在学校里担任少年宫剪纸艺术的教师。
到北汽社区开办“公益课堂”还是从去年7月开始。一天,她偶然间发现北汽社区有一个闲置的工作室。于是,便和工作人员商量:“我想义务教社区居民绘画、剪纸和葫芦烙画。”董文的提议得到大家的支持,“公益课堂”开课的消息传开后,第一堂课就来了十几个人。自此,每周六日上午,成了固定的上课时间。
孩子们学绘画,大人选择学剪纸和葫芦烙画。剪纸对于董文而言,并不难,教起来得心应手。但说到烙画,她坦言自己是“半路出家”,因为感兴趣,独自跟着视频教程一遍遍学习,还真摸索出了名堂。
“看这些葫芦烙画,发现问题了吗?”董文指着桌上的几个葫芦问道,葫芦上的图案惟妙惟肖,颜色丰富多彩,并看不出异样。“这些葫芦都是一些有瑕疵的葫芦。”董文随手拿起了一个葫芦,“你看这里其实是葫芦裂开了一个裂缝,为了修饰这个裂缝,我就顺着这个裂缝画了一圈蜘蛛网,是不是乍一看发现不了?”说着,她开心地笑了起来。
董文说,在葫芦烙画方面,她不是老师,而是和大家共同学习,她把所知告诉大家,再和大家一起突破新的难点,一起进步,收获快乐。
如今的绘画工作室,不再是空荡荡的闲置屋。每到周末,人气满满,屋内更是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大小不一的烙画葫芦、图案各异的剪纸以及各种惟妙惟肖的绘画作品,全部整齐摆放,这些都是董文和学生们的精品佳作。每当看到这些,董文打心眼里高兴,这就是她开办“公益课堂”的目的——让更多人爱上剪纸和烙画,喜欢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