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第8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一提起课间操,相信很多人会忆起这个熟悉的旋律,之后脑海中便浮现出孩子们在操场上整齐划一做广播体操的场景。
殊不知,如今在沧州市的一些中小学校园里,课间操早已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传统文化、民族风情、校园特色等元素融入其中,体育与舞蹈有机结合,健身与快乐融为一体……这些形式新颖的课间操深受孩子们喜爱,为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功夫扇 竹竿舞
体验文化魅力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伴随着《中国功夫》的铿锵节奏,路华小学的孩子们精神抖擞,手持红色功夫扇,动作时而轻柔舒缓,时而刚柔相济,开扇合扇整齐划一,场面很是壮观。
这套独具特色的课间操《中国功夫扇》,由路华小学的体育老师根据学生特点,融合武术和太极功夫扇的动作创编而成。简单易学又具有一定的运动量,长期坚持还能提高孩子们的手眼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在回民小学,每到课间操时间,操场上就会响起清脆的竹节敲击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原来,学校将黎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竹竿舞,加入到了课间操之中。持竿者或坐、或蹲、或站,手持竹竿配合动感的音乐节奏,时而开,时而收。同学们不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前进跳跃,还要尝试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女孩子们大多身体灵活、动作敏捷,男孩子们却不时因动作不够利落而被夹掉鞋子,引来阵阵欢笑声。
花球操 军体拳
凸显教育特色
拥有“二星级全国啦啦操俱乐部”的新华小学,将花球操纳入常规课间操之中。孩子们跟随动感的旋律,舒展四肢,尽情跳跃,五彩的花球在操场次第绽放。
每天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光明小学的孩子们身着迷彩服,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操场,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透着坚毅。当《强军战歌》的旋律响起,他们便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认真地打起军体拳,“嘿——哈——”的呼喊声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带给人美的享受和力的震撼。课间操后,孩子们还要站立军姿1分钟,随后踏着《解放军进行曲》,精神抖擞地返回教室。
作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和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光明小学以部队的军体拳为蓝本,从孩子们的成长特点出发,精心编排动作,这套虎虎生威的军体拳操,展示出少年们良好的精神风貌。
现代舞 韵律操
展现蓬勃朝气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从周一到周五,每天9时40分,《你笑起来真好看》的乐声便会准时响起。那欢快的音乐、跳动的音符,仿佛要唤醒孩子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朝阳小学和石化小学的学子们边跳边笑,既放松了心情,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这,不过是利用网红乐曲创编课间操的一个缩影。实验小学的《少年》、上海路小学的《童年叮叮当》和《good time》,以及沧县实验学校的《快乐少年》,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由于歌曲耳熟能详,加之老师们所编的舞蹈动作富有创意,孩子们都跳得兴味盎然。
而在中学,课间操更彰显出了孩子们朝气蓬勃、阳光向上的青春风采。
十六中将健美操与塔巴塔训练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在运动中全体学生需要根据音乐的节点喊出动态口令,这不仅有利于肺活量的增长,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精气神。
大课间铃声响起,伴随着《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悦耳歌声,十七中的学生以乐为令,列队出操。早到的班级,自觉诵读,于细微处见自律。继而,大家跟随《青春飞扬》的动感韵律,或舞动双臂,或轻盈跳跃,或变换队形,尽显自信与活力。一曲终了,耳畔又响起《we will rock you》的动感旋律,孩子们拍手踏步,变换为紧凑队形,伴着《征服天堂》的乐曲围着操场跑一圈,而后秩序井然地返回班级。
传统的、民族的、动感的、现代的……多彩课间操创意十足;跳跃、旋转、舞动……孩子们在歌声中释放天性,在律动中拥抱生活。课间操成了校园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