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的《沧州日报》,在第5版上刊发长篇报道《王淑凤:情系高墙三十年》,文章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王淑凤是“五老”人员中的楷模,她的可贵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要学习她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王淑凤是海兴县关工委主任、“五老”帮教团团长,当年本来没有人交给他们帮教服刑人员的任务,在全国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她是看到有些青年人犯罪应当帮教,在一种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自动成立了“五老”帮教团,才开始帮教工作的。犯人在别人眼里常被看成坏人,不愿接近,但在王淑凤眼里他们都是跌倒的孩子,应主动帮教,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做人,回归社会,服务社会。这种深邃的眼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要学习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王淑凤退下来后,本可以过上颐养天年的生活,但她却选择了一条艰苦漫长的帮教之路,而且三十年如一日,风雨冰雪无阻,把爱心全部奉献给了服刑人员,让他们一个个从绝望中走出来,开启新的人生。如今她己84岁高龄,就在前几天她又带领帮教团人员到监狱帮教服刑人员,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要学习她认真负责、一帮到底的精神。对于服刑人员的帮教,她和帮教团的人员,不只是到狱中教育服刑人员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而且坚持狱内狱外相结合,热情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家属的工作生活问题,让服刑人员安心服役;对刑满释放人员帮助安置就业,解决住房等问题。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不知感动了多少服刑人员,难怪有些刑满释放人员与她当成亲戚走,甚至眼含热泪亲切地叫她一声“娘”。
要学习她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精神。王淑凤退休后退而不休,选择了一条无私奉献之路。她从事关工委工作没有一文报酬,而且在帮教工作中还经常自己掏腰包,或留服刑人员家属到家中吃住,或自己拿钱救济困难服刑人员家属,或自购礼品去看望服刑人员家中的病人,总是那么慷慨!她工作兢兢业业,即使在老伴病重期间,都坚持正常上班。她的这种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海兴一座城。
要学习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精神。王淑凤和“五老”帮教团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是出了名的,曾获得过多项荣誉,她本人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但她始终抱着一颗平常心,从不到处张扬,从不自我夸张,从不居功自傲。有关报刊采访她时,她总是说成绩是帮教团集体努力的结果,如发现记者在新闻稿中有与事实不符或拔高的地方,她坚决要求改正过来。
王淑凤是“五老”队伍中的一面旗帜,是关工委工作的骄傲,衷心希望在“五老”队伍中开展一个向王淑凤学习的活动,让更多王淑凤式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同时希望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发出的号召,支持更多的“五老”人员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