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第05版:05

“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第130期

煮海为盐 大运兴沧

本报讯(记者祁凌霄)沧州东部盛产海盐。借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包括今沧州东部的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盐铁专卖制度的确立,为西汉迅速强大奠定了坚实基础。沧州盐业至今不衰,海盐的生产、管理与依赖海洋、大运河的运输,为沧州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2月13日,“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将以“煮海为盐 大运兴沧”为题,邀请有关人士在线上对沧州盐业文化进行探讨。

本次访谈,邀请的主讲嘉宾是地方志专家刘立鑫、学者孟建华、作家曹俊英。其中,刘立鑫是资深地方志专家,对沧州海盐有几十年的系统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所采集的有关历史遗物多为文物部门和有关研究者引用。孟建华曾主持沧州东部尤其是海兴一代海盐的考古工作,几十年前就与刘立鑫一起,对古代盐场、煮盐灶户的遗址遗存做了大量实地勘察。二人可谓沧州海盐文化研究的先行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沧州沿海人,曹俊英对制盐和海盐的历史,有着直观深入的接触和认识,关注生活、关注历史文化的作家视角,使她有着不同寻常的感触。

沧州东部曾发现大规模的煮盐遗址及春秋时期的煮盐工具“将军盔”,后来这片区域也因盐而得名为盐山,至少在东周时期海盐的生产已经非常成熟,那么沧州海盐的生产始于何时?规模如何?有哪些遗物遗存?海盐是一种沉重的货物,以水运最为便利,内陆河尤其是大运河,以及海洋,是运盐的主要通道。水运畅通,沧州海盐行用四方,为沧州带来哪些繁荣?自西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沧州盐业管理的进程如何?在沧州离海较远的盐碱区域,百姓也堆土晒盐,称为“小盐”,这是沧州海盐的一个补充,情形是怎样的?沧州制盐现状如何?盐业文化给沧州带来哪些影响?这些话题,都将在本期访谈中涉及,欢迎读者扫码入群参与互动讨论。

时 间:13日上午

电 话:18833783089

2020-12-10 “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第130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348.html 1 煮海为盐 大运兴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