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第05版:05

直面灾难 你我同在

——访国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杨文峰

杨文峰(中)

周红红

杨文峰心理情感婚姻家庭咨询工作室,面积不大,但很温馨。采访那天,正赶上今冬第一场雪。

飞舞的雪花,像千百只小蝴蝶扑向窗子,在玻璃上调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飞向远方。

眼前的画面透着一份愉悦和轻松。可我们的话题却并不轻松——作为国际注册高级心理危机干预师的他,面对的都是灾难和生死。

九寨沟地震后,他是第一个进入灾区的心理援助者。在不断的余震中,安抚着一个个创伤的心灵

今年48岁的杨文峰是沧州人,现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首席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中国首批高级家庭教育心理指导师、中国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会员。

在接触心理学之前,他从事过许多职业。千帆过尽,他发现这一领域才是他努力的正确方向,既可渡人,又可渡己,离心最近。而后的十年苦学,让他在心理学领域渐渐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一名为国家培养心理危机干预人才的优秀培训师。

这些年,他参与的重大灾难心理干预有许多。国内的,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8月8日的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杨文峰受四川省委组织部邀请前往灾区。接到通知后,正在沧州的他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坐上了赶往四川的火车。一路辗转到达四川广元后,又坐大巴车到了甘肃文县,从那里进入震区。这时,他才知道,他是第一个赶到灾区的心理干预师。

要进入灾区,就得翻山越岭。大震虽过,余震不断。随处可见裸露的山体,常有石头带着一路烟尘从山顶滚落,危险可想而知。

杨文峰和前来接应的人,一路步行,进入受灾现场。眼前的满目疮痍,让杨文峰的心理压力也随之而来。九寨沟当地一共有17个乡寨,藏民很多。其中一部分人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痛苦,沟通变得很难。

灾民中有个正在服役的特种兵,回家办婚宴时,地震发生了。他活了下来,可是远道来贺喜的6个战友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把自己关到屋子里不吃不喝不说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烟。

此时,说些“想开点”之类的话,肯定无济于事。杨文峰和后续赶来的队友选择了默默陪伴。一周之后,憔悴不堪的小伙子终于开口了:“哥,陪我喝杯酒吧。”一杯下肚,小伙子放声痛哭。杨文峰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不停地拍着他的后背,让悲伤倾泻而出。

灾后救援很是紧张,这时开展心理救援,许多人并不理解:“我们这都乱成这样了,还要听你们瞎白话。有这个空,还不如让我们睡上一觉。”

杨文峰听后不急不恼,因为他知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的心理危机。拯救受伤的心灵和拯救生命一样,同等重要。这时候,他们必须要有耐心。

杨文峰利用冥想、互动等专业知识,给救援者们减压。第一场下来,许多救援者泪流满面,都说心里轻松了许多。接下来,听讲座的人由几十变成上千,讲座也由一场变成十几场。

十多天,30多个个案,有时候正讲着,桌上的水杯就晃了起来。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杨文峰和他的队友们竭尽所能抚慰着那些惊恐的心灵。

走出国门,我代表的就是国家。对那些异国落难的同胞来说,我就是他们的亲人

2018年7月5日,泰国普吉岛发生沉船事故。两艘游船倾覆,47名中国游客遇难。

“我们需要心理救援师!”受和平统一促进会泰国分会邀请,杨文峰和其他两位心理干预专家迅速飞往普吉岛。到达的第二天,就赶上了海难头七的公祭。

那是怎样的一幕人间惨剧啊!晕厥的、呕吐的、情绪失控的,现场所有的人都哭得撕心裂肺。而遇难者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几天前还都是鲜活而怒放的生命啊。

此情此景,让参加过多次重大灾难救援的杨文峰,内心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但他知道,走出国门,他代表的就是国家。对那些异国落难的同胞来说,他就是他们的亲人。他要挺住,要和落难者同在,要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撑。

“我陪伴的人里面有个男孩儿,和哥哥姐姐以及几个同学一起来玩,结果其他人都遇难了。因为他落水时还救了一个女孩,所以被很多媒体报道过。”

“头七那天,他刚一出现就被媒体围了个水泄不通,很多采访和拍照。我就站在人墙外面,看人少的时候给他递了瓶水,后来帮他点烟、打伞。我一句话都没说,那个男孩却提出要我给他推轮椅。后来,我一路陪着他,直到最后上飞机回国。”

“因为是媒体的关注点,他一直都不太允许自己哭,总是一个人长时间盯着一个地方看,一句话都不说。亲友火化那天,他本来是要见三个人的。看到他大哥时,整个后背和肩膀都硬得像铁一样,我只好不停地使劲给他搓,以此给他安慰和力量。”

“第二个看了他姐,我扶着他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他摸了一下姐姐的脸,撒了些纸钱,然后忽然就大哭起来。我一直半搂着他,拍着他的肩,让他尽情地宣泄。此时此刻,我能做的就是陪伴。”

“我觉得心理干预并不单是语言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性和爱。只要是感同身受,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拥抱,就是力量。”

每一次救援,都是一场考验。他呼吁,灾难过后,心理救援越早越好

这些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杨文峰的脸上常常带着奔波的疲倦。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一架班机坠毁,机上157人全部遇难,其中有8名中国乘客。杨文峰受邀前往该国,协助中国大使馆为遇难者家属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一去,就是半个多月。在时差没倒过来的情况下,每天都要保持十几小时高强度的作业。

每一次灾后救援,面临的大环境都有着极为个性化的差异,并没有常规套路可循。所以每一次救援,都是一场考验。在杨文峰看来,一个好的心理危机干预师应该具备四点基本素质:能量高、公益心、业务专、身板好。当遭遇质疑和拒绝,以及其他突发情况时,就特别需要保持高能量的状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专业的知识和一颗爱心,在困境中寻找契机、打开局面。

同时,他也呼吁全社会都能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他说,心理救援是灾难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些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将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逐渐出现酗酒、忧郁甚至自杀等倾向,所以灾后心理救援,越早越好。

“经常面对灾难,你自己的心理又是如何调节的?”这些年,没少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就是:“我从事的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特别是在重大事故的危机干预中,要想保护好自己,就要做到用心、用力、不用情,放松、放下、不放弃。不用情并不是指我们不投入感情,而是过眼、过心,但不记在心里。”“我们关注灾难,不是因为大家都在关注,而是源自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如果有一天人群散去,我们还是我们,我们还会关注——能用自己的技能,为那些受伤的灵魂解除痛苦,让他们生活得更坚强,我们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采访结束,再看窗外,雪不知何时已经停了。阳光透过窗上的大红福字照了进来,让人心头忽地一暖。而这阳光,不也正像他从事的事业一样吗?给人们带去的,永远都是光明和温暖。

2020-12-11 ——访国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杨文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6542.html 1 直面灾难 你我同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