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铁良,政策俺都清楚了。啥时候上家来,俺给你包饺子吃。”说了半个小时,听到对方终于明白了,王铁良松了口气。面对客气的邀请,他连连拒绝,“都是小事,有问题再联系。”
撂下电话,家人嗔怪着:“快吃饭吧,菜都凉了。”
“既然找咱来了,不得给说明白了嘛。”王铁良已习以为常。
王铁良在任丘市麻家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给他打电话的,是麻家坞镇郭庄村民。除了负责镇里的工作,他还是郭庄包村第一书记。1996年,他被分派包联郭庄,没想到这缘一结,就是20多年。
这些年,郭庄的事儿,王铁良一直放在心头。知道他敢干事、能干事,遇到啥问题,村民们都愿意找他。
“为了俺郭庄,铁良哥没少费心。换届后,俺们新班子没经验。要不是他做后盾,真不知道工作从哪儿开展。”说这话的,是郭庄村委会主任张建社。他和王铁良深交,是在2018年后。那时的郭庄是多年的“破乱村”,不仅村容村貌不行,村里的问题更不少。
“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避事平生耻。我跟他们说,‘两委’成员必须要有决心,把问题解决到底。”面对乱麻一样的村情,王铁良和村“两委”成员一一分析症结,寻找对策。
“先解决遗留问题。”收回多处村集体资产、解决水费问题、申请村临时教学点……一桩桩、一件件,他们把工作做到了村民的心坎上。不到半年,就为村“两委”赢得稳定的干事环境。
“百姓事没有小事,解决问题才是唯一出路。”这句话,王铁良也经常挂在嘴边。村临时教学点购置空调电脑等办公设备、更换变压器、购买灯杆等,需要五六万元。没钱怎么办?王铁良自己垫付了5000多元。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对郭庄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村里基础太差了,怎么办?
“除了迎难而上,没有别的办法。”那段时间,王铁良真是拼了。他和郭庄村“两委”没日没夜地摸爬滚打在一起。单是整治人居环境,就清理了万块以上的砖堆13处。
“环境的改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改变村民落后的意识和习惯。”为此,郭庄还按要求落实镇村干部包片、街巷长制和户门前三包制度,建起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每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限期清理,并制作成“便民通讯录”发放到户。
郭庄变了,彻底变了。不光村里看不到垃圾杂物了,坑塘里还种上了荷。不少早些年来过的人再次到访,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变了的不只是村庄,还有人心。郭庄改头换面,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中,村里要修路,短短几天时间,村民们就捐了295份款项,达46万多元。其中,还不乏出嫁多年的郭庄闺女及长期在外的定居人员。今年,郭庄推动改厕,村“两委”在大喇叭里一广播,村民们都踊跃报名。最后,改厕335座,完成率达到100%。
“铁良,你看咱郭庄现在多‘欢’了。”村委会委员白文秀兴奋道。瞧,广场上装了大屏幕,村民们自发买了大鼓、铜锣、音响,夜幕降临,跳舞的、扭秧歌的、敲大鼓的,到处都洋溢着欢乐、兴奋和憧憬。
“铁良,没想到咱郭庄会变成这样!”“铁良,来家里坐会吧!”……一声声铁良,喊得那么亲切。看到那一张张面庞上的幸福笑容,王铁良内心无比充盈。20多年走来,他知道,自己已成了郭庄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