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失败、困惑,当站在十字路口时,我们要学会果断地做出选择,继续前行。而我之所以能成就现在的自己,正是得益于人生中的3次抉择。
出国求学
2007年,叛逆期的我,个性张扬,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很多人对我失望,而我却不以为然,依旧向往着所谓的自由、独立。母亲问我是否愿意出国留学,我满口答应,终于能逃离家庭的束缚了!
就这样,我一个人扛着两大箱行李,去了澳大利亚,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
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些第一次让我兴奋不已,对接下来的独立生活充满了无限遐想。可现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美丽。
那时,母亲还没创业,父母都是工薪阶层,高昂的出国费用给家里带来不小负担。
感受到父母肩上的压力,我在出国的第二个月,开始勤工俭学。除了学习、休息,其余时间我就打工挣钱。最多时,我同时打5份工,卖咖啡、送报纸、刷盘子、做保洁、当酒店前台。后来,即便家庭条件因母亲创业有所改观,我仍每天起早贪黑重复着这些工作。这个时候,挣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我看重的是能得到锻炼。
2011年,我完成了学业。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冲动、叛逆的毛头小伙,国外的独立生活让我成熟、稳重起来,变得会思考、懂感恩、能辨是非,让我懂得如何应对挫折和难题,拥有了敢于直面并战胜它们的勇气。
回国发展
毕业后,我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在国外,二是回国发展。
一开始我非常纠结。因为5年里,我已熟悉了那里的环境,也有了自己的人脉。
但我还是选择了回国,因为我的母亲。
那一年,母亲的公司正着手建设渤海紫信大厦,建筑总面积4.6万平方米。为此,母亲承受着巨大压力。而我,是家里的独生子,我必须帮母亲分担压力。
回国后,我被任命为紫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从留学生变成企业管理者,全程参与大厦建设。
在国外,我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对施工、建筑、设计一窍不通。为了补齐短板,我从基层做起,把工地当学校,把工人当老师。每天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大小例会无一缺席。
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我不认可,“富二代”“做样子”“坚持不了几天”……这样的话我每天都能听到,我没有逃避,而是把它变成助推剂,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一次,由于停电,当晚就要清除完毕的建筑垃圾,只能靠人力一车车往外推。当时工人都已经下班,只剩下我和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开始,大家谁也不愿干,我戴上安全帽和手套,自己运起了垃圾。一车、两车、三车……加入的人越来越多,5个人、10个人、20个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用6个小时运了500多车垃圾,将工地清理干净。
从那天起,耳边的杂音没有了,工地上的甲方、乙方、监理公司都团结了起来。紫信大厦建成了,荣获河北省节能建筑奖、河北省优质工程、河北省安济杯奖。我意识到,一个人的行动,能影响到身边很多人,甚至整个团队。
历练成长
大厦竣工后,我相继成立了物业公司、家政公司、职业培训学校和餐饮公司。伴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新的问题来了——员工的流失,运营成本的增加。其中,家政公司的问题最为突出。过去,大家对家政公司的印象就是中介,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入门门槛低、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
我决定改革。
首先就是让家政服务人员变成企业固定员工。起初,公司内部的反对意见很大,因为这会产生大量成本。但我坚信,服务行业必须以服务为本。
我们百里挑一,从100个家政服务人员中挑选一个人,进行培训,把这位员工打造成企业的标杆。
回过头看,当时工作开展得非常艰难,很多服务人员不愿被一家公司所束缚。但事实证明,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随着标杆员工的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更多的服务人员主动加入进来。就这样,我们用一个标杆带出了更多想成为标杆的人。
“民企二代”如何接棒?
接棒不是全盘接收,更不是全盘否定。“民企一代”有经验、有阅历,“民企二代”有知识、有闯劲,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我很感谢父母,他们给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塑造了我强大的内心,让我不畏险阻与挑战,勇往直前。
未来的10年、20年,我的企业会怎么样?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但我有信心,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上一代的拼搏精神、创业精神、不畏困难的精神,会一直陪伴着我,去成长、去历练。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继承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