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流河镇中蔡庄村,一户新民居上绘制的“青剧渊源”彩色壁画,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只见上面写着:青剧历史悠久,清道光二十七年至同治六年,教戏的王国安为第一代传人。一年,中蔡庄秧歌会到青县县城演出,当时的县长看了演出后觉得很新奇,问:“你们唱的既不是京剧,也不是河北梆子、评剧、哈哈腔,这是什么戏?”会头说:“俺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曲。请县长起个名字吧!”县长说:“河南有豫剧,你们唱的这个戏,只有青县有,别的地方没有,就叫青剧吧!”从此,青剧的名字就叫开了。青剧剧目有《安安送米》《赶脚》。
徽班进京,走的就是运河。戏曲的繁荣,带动了两岸听戏、唱戏之风。流河一带是重要码头,离马厂驻军也近,南北文化汇集于此,南腔北调,各种剧种,与青县当地方言民俗杂糅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戏剧形式。如今,青剧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独属青县人的乡音戏语。“青剧是大运河漂来的一个戏曲奇葩。”青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敏说,青剧有情节、角色、道白、唱腔、表演动作、专用乐器等,内容以水浒戏为主,弘扬传统美德,反映民间情感,深受运河两岸青县人民的喜爱。
杨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