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月球“挖土”,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旋即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纷纷欢呼、拥抱,互致祝贺。
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历经23天,嫦娥五号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回顾嫦娥五号这举世瞩目的23天,人们一面为它惊险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为它不断传回的一条条捷报而欣喜和感动。人们将永远铭记,2020年底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惊天一落”扣人心弦。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风暴洋成为中国探月新地标。
主动减速、快速调整、迅速接近、精准选点、稳步着陆……15分钟内,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自主完成一系列复杂高难度动作,犹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仙子,婀娜多姿。
——“月球挖土”全民关注。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的月面紧张工作,嫦娥五号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通过“表取”和“钻取”两种“挖土”模式,这台中国“最强挖掘机”在全国人民的“云监工”下,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月面起飞”载入史册。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约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球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没有一马平川的起飞地,没有成熟完备的发射系统。嫦娥五号月面起飞可谓困难重重,不确定性极大,但在航天科技人员的精心控制和引导下,完成了这一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壮举。
——“旗开月表”振奋人心。经过科研团队的数据接收和处理,12月4日下午,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
五星红旗月球闪耀,自豪激动溢于言表。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又一次展现在月球表面,同时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
——“太空拥吻”惊险浪漫。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这份中国最远的“宇宙快递”,在21秒内完成一“抱”一“抓”、用一次堪称“教科书式的对接”,顺利完成了月球样品的转移和接力,让历经千难万险采集到的月球样品,一气呵成踏上来地球的路。
“嫦娥五号任务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这一步的主任务,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采样返回。
探月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自立项以来,国家航天局组织全国2000多家单位、数十万名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集智攻关,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六次探测任务,实现“六战六捷”。
揽月而归,踏梦而行。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