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在“党员干警理论自习室”针对不同职位、不同级别,设置不同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习精准度;线下培训更注重实践,除常规培训外,依托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党员政治责任区”“党员积分制”等一系列特色制度为载体,全面培养既懂业务又懂党务、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符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的干部队伍。
“我原来是办公室计财处的组织委员,在上一次的职级晋升过程中,我被院党组提拔成办公室副主任。在干部提拔过程中,我的其中一个加分项就是因为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历。院党组这样鲜明的用人导向,一方面会极大地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用心地去做好党务工作,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我今后更加努力工作去回报党组的期许和认可。”市中院办公室副主任李金新说。
强化党建与审判融合,促进审执质效提升
“司法为民,关键是公平公正。因此,必须要加强宗旨意识和司法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防止以‘审判为中心’变成以‘法官为中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变成‘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在实践中,市中院坚持党建工作和审判执行同步实施、党建成果和办案质效同步推进,实现党建与审判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市中院党组把党建与审判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使每一个审判工作岗位都能经常及时地得到党组织的关心、指导和监督。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一严到底,层层压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党组主要负责人自觉扛起抓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
体现“多位一体”,实现审判与党建良性互动。通过网络培训、视频授课、法官论坛、庭审观摩等形式,训有所指,学有所得,帮助干警把握法律精神,提升解决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定期组织司法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改进审判作风;通过“优秀共产党员”“办案标兵”“先进党支部”“巾帼文明岗”等评选活动,激发党员干警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创先争优氛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建设法治强国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做好司法工作提供了遵循。通过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自觉,今后我们将以‘严细深实快’的作风,不断提升法院工作质效,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中。”市中院立案庭副庭长温丽梅说。
强化党建与服务群众融合,促进司法公信力提高
“从明年元旦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日前,市中院民二庭副庭长刘俊蓉来到运河区朝东社区,就《民法典》的相关内容与社区居民、企业代表、人大代表进行沟通分享。
“听了刘法官的讲课,对《民法典》有了更深了解,今后我们要认真地学习这部法律,更好地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社区居民季阿平说。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市中院党员干部的“方向标”,更是坚守司法为民初心、践行公正司法使命的生动体现。
发挥“党员示范岗”窗口作用,亮党员、法官双重身份。作为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在“两个一站式”建设中,机关党委增设“党员示范岗”,由经验丰富的党员法官轮流值守。引导大家在业务工作中有充分激发党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角色”和“阵地”,“比学赶超”提升服务质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为群众服务。
促进“法官联系人”机制常态化,精准服务群众。安排党员法官按业务职能与相应单位包联挂钩,定期开展普法讲座,解答常见的法律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和群众。由有责任心的党员干警担任联络人,通过法官联系人微信群等工作平台,推送最新法治新闻和指导案例,促进“法官联系人”机制常态化。
结合省、市“三创四建”活动和月份主题党日,围绕社会公益、文明创建、扶贫救助、民法典宣传等重点,推进“天平志愿服务”经常化,组织党支部轮流共建共育、包联社区,既提升了支部的组织力,又考验党员党性觉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根’和‘魂’,没有了党建,一切工作都是空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落实‘严细深实快’作风教育要求,注重把党建、队建、审判深度融合,真正把司法为民、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和服务沧州经济建设落到实处。”市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