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
第02版:02

“直播带货”要物有所值

汝 汀

这几天,微信平台推出年度账单,看着支出栏的大串数字,不少小伙伴大呼“吃了一惊”,原来网络支付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隐形富豪”。盘点年度账单,催促我们消费的除了刚性需求外,还有各类明星、网红的“直播带货”。有些热门公众人物的直播间里,粉丝们争相抢购主播口中的“超值好货”,然而究竟是“好货”还是“假货”,粉丝们无从知晓,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花了冤枉钱。

最近,高流量主播罗某某和高某某的直播间接连“翻车”,一个叫卖假冒的“皮尔卡丹”羊毛衫,一个销售问题频出的低价旅行卡,涉事主播公开承认售假并道歉,关于“直播带货”的商品质量问题再度引发公众热议。网红直播间里的卖点,除了低廉的价格,就是网红本身。公众人物“直播带货”,对增加销量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然而,急功近利的带货背后,叫卖人一天售卖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商品,他们对这些产品的质量是否有充分的了解?是否亲身试验过?恐怕难以取证。

“直播带货”作为新型销售方式,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再巧舌如簧的宣传,也要建立在商品质量过关的前提之下。据有关人士爆料,明星、网红直播带货的收入,甚至要高于参加综艺节目或是拍摄影视作品,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难保不为来路不明的商品“折腰”。粉丝愿意为明星效应买单,不代表愿意接收商品质量的残缺,对“直播带货”商品的监管力度以及对不合格产品的惩罚制度,不妨进一步增强,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让一些网红“直播带货”露出破绽的,是以给商品挑毛病为生的“职业打假人”。诚然,一些“职业打假人”打假的目的,谈不上维护市场健康,而是“知假买假”之后,向商家索取高额的赔偿。在笔者看来,“职业打假人”的索赔,与其说是“碰瓷”,不如说是对商家的有效约束,也是对职能部门监管的有效辅助。只要“职业打假人”索赔的商品,的确是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那么涉事商家的赔偿就并不冤枉,倘若一心一意诚信经营,又怎怕有人“碰瓷”呢?

2020-12-19 汝 汀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337.html 1 “直播带货”要物有所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