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0年河北省“最美绿色家庭”活动揭晓。经过严格的初选、审定、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50户家庭获评河北省“最美绿色家庭”,我市4户入选。其中,王亚男家庭不仅获评河北省“最美绿色家庭”,还入选京津冀“最美绿色家庭”。
淘米水浇花、洗菜水冲马桶、旧毛巾擦桌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对于王亚男一家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多年来,勤俭节约、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的绿色家风已植入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心里。
一个绿色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幻想着一个美丽的家,可四季览花,可安放心灵。一处温暖的家,胜过诗和远方。
33岁的王亚男也曾憧憬过这样的家,可现实却与她开了个玩笑。
家门口隔三差五就会堆起“小山”:一摞是废旧纸张,另一摞是各种纸盒、硬纸板,旁边还有一个桶,专门盛放玻璃瓶、塑料瓶。86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家具,还要摆放大大小小的桶,不同的桶盛放不同的垃圾;五颜六色的垃圾袋分布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这样的家即使有时凌乱,可在一家人心里,也是最温暖的地方。
几年前,因为在社区工作经常处理上级布置的环保类事项,王亚男第一次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了清晰的认识。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目前全国城市中有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大气污染严重。虽然总体环境在改善,但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王亚男说。
也是从那时起,她意识到环保这事说大是国家大事,可说小,又是每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的小事,比如循环用水、节约用电、给不同的垃圾分类。
王亚男的丈夫张宇是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着深刻的理解。于是,夫妻二人一拍即合,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心中的“绿色梦想”。
别样家风助成长
王亚男喜欢养花,栀子花、吊兰、多肉、幸福树、茉莉……阳台上一片绿意盎然。到了春天,花满枝头,不少左邻右舍就会闻香而来,跟她讨教养花心得。这时,她就会分享出自己的“秘籍”:“淘米水是个宝,养花少不了。”
王亚男家住新华区大化三区,家里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瓶和桶,一家人为了节约用水煞费苦心:淘米水和洗菜水等分类存放、区别对待;用淘米水可洗菜可浇花,既有利于去除蔬菜表面农药又节水;孩子的洗澡水和洗完衣物的水用来拖地……如此一番再利用后,各种剩水还能派上用场,存起来再冲洗厕所。
不仅如此,每间屋子都有垃圾桶。“瓜果皮菜叶都在厨房的垃圾桶;打扫卫生产生的垃圾都在客厅的、卫生间的其他垃圾桶;用完的作业本、废旧报纸等,孩子会扔进书房的可回收垃圾桶;在阳台角落里还有个有毒有害垃圾桶,过期的药品、化妆品包装瓶、废旧电池都放那里;还有一些可回收的瓶瓶罐罐、鞋盒包装分类收集。”她说。
在夫妻俩的熏染下,儿子张伽硕小小年纪已经树立起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2015年,夫妻书写打印了100份《保护环境倡议书》,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狮城公园,边发放边宣传。平日闲时,也会带着儿子在小区里做环保宣传。
王亚男家住三楼,每天陪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和他一起清理楼道里的小广告,捡拾小区里的塑料瓶。如今,儿子9岁,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环保达人”。每天上学、放学看到楼道里的小广告,他就随手撕下来;楼道里的纸屑,也随手扔进垃圾桶;周末写完作业,王亚男常带着他拿起笤帚、簸箕和喷水壶一起清扫楼道,一边清扫一边喷水降尘。
为了让孩子对垃圾分类有清晰的认识,王亚男特意买了一套垃圾箱玩具,平时没事就和孩子一起玩。而且,每到孩子放假,王亚男就拉着他到工作的社区去当志愿者,清理墙体广告、捡拾垃圾。一颗绿色的种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种在了孩子的心里面。
爱社区如爱家
王亚男是母亲,是“环保达人”,也是新华区志强路社区的党支部书记。
志强路社区是2018年成立的新社区,辖设8个小区、2700多住户,“环保”二字
时刻提醒着她绷紧这根弦。
“平时,环保的宣传活动没少搞,但收效甚微。后来,我发现,从孩子身上下手,家长会更自觉地遵守规则。”于是,她联合辖区内的幼儿园,组织了多次主题活动,孩子学会了,回家就会监督家长。
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王亚男值守在岗位上3个月没回家。一次入户巡查,她发现小区前面有一处裸露的土地,风一刮,沙土漫天飞舞,直接飞入居民家中。于是,和工作人员马上找来网罩,将它遮盖。
而这一幕,恰巧被楼上一户居民看到,用手机拍下视频发到了业主群里,王亚男的工作也收获了一片认可和点赞。辖区的居民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感染,经常向她请教废物利用的经验。
“我从未想过凭一己之力去撬动整个地球,但如果我多做一点,子孙后代就会多受益一些。”王亚男希望,绿色环保的家风能在家人心中根深蒂固,通过他们这个小家来影响和带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