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第06版:06

喀什三亚万里路 再续棉花未了情

—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以“南繁”推动技术创新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王永飞 孙顺超

眼下,北方已进入寒冷冬季,海南三亚,气候却依然温暖宜人。椰林尽头,河间国欣棉花研究所所长徐东永望着一株株翠绿棉苗,欣喜万分。他和棉研所的几位同事在台风暴雨中播下的棉种,没想到能长得这么好。

“俗话说‘有苗五成收’,今年的南繁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徐东永说。

南繁,是将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冬季时拿到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这样,不仅一年可繁育两到三代,缩短育种年限,还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提高竞争力。徐东永说,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以下简称国欣总会)从1996年开始进行南繁育种,目前已成功选育出3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花品种。

“我们是10月18号乘飞机来到三亚的,因为今年繁种面积扩大,还多来了几个人。”徐东永的脸庞已被晒得黝黑。“这块地是新租来的,我们费了好多口舌,借助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当地老乡的协助,总算是在海南的秋季到来之前,把这些珍贵的原种种上了!”

徐东永说的“珍贵的原种”,来自远在大西北的新疆。不远万里,跨越天山、戈壁、黄河、长江,来到祖国南端生根发芽,确实珍贵。但其难得之处,还远不止这些。

2010年,响应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号召,国欣总会在巴州轮台县设立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棉花研究所。其后,又分别在南疆和北疆开设品种试验基地,选育出多个适合新疆气候、适合机械化采收的优质棉花新品种。10年来,新疆国欣公司在新疆建起了6万多亩高标准繁种农场,推广优质棉种和先进技术,帮助当地棉农脱贫致富。

在自己选育的同时,国欣总会还注重引进育种专家选育的品种。今年9月,国欣总会董事长卢国欣在新疆考察期间,听说我省一位知名育种专家退休后在新疆喀什搞育种,且已经选育出几个绒长、衣分等都达到优质棉标准的棉花新品种。他当即就坐火车去了喀什,专程拜访这位育种专家,考察新品种展示田。

育种专家的棉田在戈壁深处,塞外秋来早,棉株青枝绿叶,有的已经吐出了白絮。卢国欣和同行的两位高级农艺师分别采下一个棉花瓣,用手抻拉棉纤维,心里就有了谱。

棉田边的一个小院,几间简易房,是育种专家工作、生活的地方。几十年的老朋友,在西北边陲再次相聚,百感交集。

卢国欣了解到,专家退休后,放弃城里舒适的生活条件,来到喀什搞育种,几年时间就花光了半生积蓄,还卖了一套房。可喜的是,心血没有白费,终于选育出了优质棉品种。卢国欣当即表示,国欣总会愿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国欣南繁基地和新疆国欣公司等各种资源,支持品种进入自治区区试和审定。这一切,只为让科技尽快转化成生产力,为棉农提供优质棉种,为棉纺业生产优质皮棉。

听了卢国欣一席话,育种专家如遇知音。两人紧握双手,当即达成合作意向。随后,国欣总会在海南三亚的工作人员赶紧寻找合适的土地,为南繁做准备。随着一批批棉花原种从新疆空运到三亚,新一年的南繁工作正式启动。

“春节后,在三亚繁育的棉种就可以成倍运回新疆,明年在新疆可以扩繁到1万亩以上。明年8月,我们还要在新疆召开一个全国性的棉花研讨会,向科技界、纺织界展示我们的最新品种,助力振兴我国棉花产业。”想到一株株如白雪般挂在枝头的棉花,卢国欣满心希望。

2020-12-23 —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以“南繁”推动技术创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629.html 1 喀什三亚万里路 再续棉花未了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