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第03版:03

第十四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候选人事迹简介

一、助人为乐(30名)

1. 王广义 肃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职工

王广义热心公益,先后加入肃宁县援老志愿者协会、沧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疫情期间,先后到肃宁县第一中学、忠德学校肃宁校区、东光县第二中学等15所学校参与防疫消杀工作。2020年5月28日,在完成2000平方米的消杀任务,开车返回途中,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年仅39岁。

2.王吉才 沧县兴济镇宋官屯村村民

退休教师王吉才一直关心家乡建设,为家乡修水井﹑建道路捐款达15万余元。他义务担任矛盾调解员以来,村里就没有他不能调解的矛盾。他满含深情地说:“我很高兴能够尽我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3.王亚辉 肃宁县邵庄乡北窝头医院院长

事业有成之后的王亚辉情系寒门学子,成立医学专业教育基金,6年累计捐资30万元,资助大学生22名。2014年开始,他每月为村民免费体检,直到国家实行免费医诊进乡村,才停止免费体检工作。王亚辉建立了“北窝头医院”微信群,为患者24小时在线答疑解惑,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4.王志勇 南皮县济世堂传统中医诊所主治医生

王志勇从医20余年,在钻研业务的同时,坚持免费为贫困患者、孤寡老人诊治。加入南皮县志愿者协会6年多来,他的志愿服务足迹踏遍了南皮县的六镇三乡,义务诊疗超2000人次,累计免费发放医疗用品1000余件,无偿献血超2000毫升。

5.王 璇 沧州市中心医院供应室护士

2014年,王璇成立善行社,6年里她风雨无阻,每个周末到社区为老人无偿志愿服务,讲解健康科普知识,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捐赠米面粮油,王璇的足迹遍布沧州市“荣军养老院”、孟村回族自治县、献县等地,服务人数达4000余人次,被称为免费的“家庭医生”。

6.仉凤梧 盐山县圣佛镇叶庄村村民

仉凤梧心系家乡父老,自2017年开始,每年传统节日为家乡父老奉献爱心。村里失联老人刘凤鸣,被在天津打工的村民发现,仉凤梧自费把刘凤鸣接回老家,并送去近千元生活费。疫情期间,为家乡捐资1万元,捐赠消毒液28箱,并多方为村民寻找生活用品供应商,尽力帮助家乡人民抗击疫情。

7.孔祥乾 献县郭庄镇供销社原负责人

1983年退休后,孔祥乾回到了老家中营村,致力弘扬传统文化,引领乡风文明。他视“尊老爱幼”为头等大事,并拟稿广播宣传,号召大家学习。他事事以身作则,积极调解邻里矛盾,谁家有矛盾他一到场,都会迎刃而解,为全村营造了向善向美的好风气。

8.冯秀庄 肃宁县尚村镇内村村民

冯秀庄先后免费帮助孤寡老人8人、五保困难户50余人,用爱心为贫困患者架起一座连心桥。他热心公益,心系教育,20多年来资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累计捐资达30余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冯秀庄再一次献出爱心,先后两次共计捐出了1.1万元。

9.吕广成 黄骅市吕桥镇吕东村村民

大年三十,吕广成就四处筹集口罩,大年初二一到货,第一时间免费发放到村民手中。得知市场上消毒液难求,开车10余个小时辗转石家庄、山东等地专程购买消毒液和口罩,免费为村民和单位部门发放,又不惜赔本将年前储备的粮、油、蛋、奶等货物低价出售。

10.朱湘亭 新华区东环街道县直社区居民

2018年,80岁的朱湘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为24栋楼870户完成一户一表的水表改装工作。2019年,又承担起小区天然气改造任务,全程跟踪实地勘测,进场施工。对小区情况了如指掌,疫情期间,在他“坐镇”辅助下,社区高效完成电子通行证录入工作,大家都称呼他为“小区一宝”。

11.刘培培 泊头市医院人事科科长

自2009年至今,年仅32岁的刘培培已累计帮助贫困户与学生达200余人,个人公益捐赠5万余元,她的身影走过了泊头的6个乡镇、15个村庄、12所学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爱心姐姐”。

12.李祥荣 新华区道东街道华油社区居民

2005年退休至今,李祥荣加入到关心和救助孤寡老人的社会公益活动中,主动照顾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30余名志愿者加入进来,成立了社区“爱心助老志愿者服务队”。用李祥荣自己的话说,更多的人来参与社会公益,小爱必将汇聚成大爱。

13.肖文谦 泊头市国盛医院医生

除夕当天,在得知武汉医务人员告急的消息后,肖文谦第一时间在网上报名,申请成为“援助武汉志愿者”。接到共青团武昌区委发来的准许通知后,与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4名志愿者组成了一个5人医疗小组,马不停蹄直奔武汉。在武汉,肖文谦常常七八个小时不餐不饮,每天工作时长都在16小时之上。

14.张庆芬 肃宁县师素镇西南庄村村民

张庆芬是一名69岁的五保户,因小儿麻痹症,自小双腿残疾,他免费帮助父老乡亲修理家电20余年。对于免费给村民当义务修理工这个活儿,张庆芬乐此不疲。他说,自己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一个个修好的小家电里。

15.张 柱 运河区南环街道永安社区居民

在永安家园,只要一提到张柱,就没人不竖起大拇指。街坊邻里无论谁家有大事小情,只要说一声,他一定第一时间到场,是邻里称赞的“帮大哥”。他总说:“能住在一起,是上辈子的缘分,我做的都是小事,却换来大家对我的信任,是我得到的更多啊!”

16.张 健 沧县姚官屯乡吉庆学校教师

多年来,张健利用节假日义务传授传统武术,培养出了李永杰、张帅等多名优秀武术特长生。学生李永杰自幼遭遇家庭变故,从小由邻居抚养。2011年开始,张健资助他上学,收他为徒,传授武艺,教给他做人的道理,2019年,李永杰以优异的成绩被河北体育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17.张振清、刘丽燕夫妻 盐山县盐山镇韩牛村村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村医张振清和妻子刘丽燕从大年三十就行动起来,把医用口罩赠送给村民,同时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并张贴预防指南,每天对公共场所开展消毒作业。张振清说:“这个时候党员更应该发挥先锋作用,多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他们就会多一份安心,多一点安全。”

18.郑兴军 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东街村村民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郑兴军主动请缨、出资出力、冲锋一线。他先后向镇、县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并发动企业员工捐款4600元。同时,主动向镇政府提出申请,协调13辆消毒车,带领员工完成对县城和孟村镇的全面消毒工作。

19.肃宁县西谈论村大义姐妹团

肃宁县西谈论村有个“八路军坟”,处于沧州、衡水、保定交界地。任会言、安玉秀、李桂芬是听着烈士的故事长大的,看着这里荒草丛生,三人心里很不是滋味。2016年春天,她们开始自费修建纪念碑,在爱心人士和村民的支持下,英雄长眠75年后,一块刻有“抗日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矗立起来。

20.胡雅晴 泊头市齐桥镇大胡屯村村民

“00”后的胡雅晴是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在校生,自从大胡屯村发出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号召的那天起,就成了村里年龄最小的防控志愿者和夜间巡逻队队员。从卡口的值守、日间的巡查,到全村消毒、政策宣传、入户排查、夜间巡逻都能看到她忙碌而瘦小的身影。

21.柳乃堂 肃宁县伙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3年,柳乃堂成立了伙旺种植合作社,成了全村“土地托管所”,社员达到96户,户均增收4500元。2018年,柳乃堂成为肃宁县人民法院陪审员,参与调解了纠纷260余起。组织领导了西柴里村红白理事会的改革,推进了移风易俗,形成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的良好风气。

22.顾建民 任丘市人民医院医师

2020年5月17日,李女士带着1岁多的儿子在公园游玩时,孩子不小心被奶片卡住了气管,呼吸困难,导致窒息。同样带着孩子在公园游玩的顾建民闻声赶来,丢下自己的两个孩子,对卡喉孩子进行现场急救,等孩子恢复了生命体征,顾建民又开车将他送往医院观察。

23.徐景田 海兴县赵毛陶镇西曲河村党支部书记

徐景田通过设立“电商消费扶贫专柜”,“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农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的“订单式”农副产品,带动了160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17个贫困村集体增收。建立“爱心超市”,吸收贫困群众进入公司工作,设立扶贫分红,仅2019年他就向扶贫户奉献爱心170万元。

24.郭庆法 运河区南湖街道办事处民主社区居民

郭庆法是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部队副师级退休干部。20多年来,郭庆法创建了5个武术教学培训站,义务教授学员3200多人,让陈氏太极拳习武健身活动辐射到沧州各区(县)及外地。

25.黄海鹏 肃宁县窝北镇东柴里村村民

黄海鹏看到招募志愿者公告后,毫不犹豫报了名,被派往肃宁县医学隔离观察点参加服务。他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为隔离人员监测体温,安排衣食住行,做好隔离点消毒工作,还自学心理课程。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焦虑情绪,用行动诠释着最美的青春。

26.曹喜红 孟村回族自治县鑫东联管线钢管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2019年10月15日凌晨,曹喜红开车途中发现一辆大货车与拖拉机侧翻在路边。他赶紧停车过去救人,并让妻子报警。他先费力拉出满脸是血的拖拉机司机,又去救货车司机。将人安全救出后,曹喜红又继续赶路,并和民警及消防人员一直保持联系,帮助他们救助伤员和处置事故。

27.彭栓成 任丘市会战道街道办事处供应社区居民

彭栓成连续46年为居民义务理发,跑遍了华北油田总医院病房、干休所、采油一厂等地,累计服务10万人次以上。当人们向他表示谢意时,他总是说:“我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只要身体还可以,就免费为大家理发”。

28.新华区路华小学家教志愿团队

2017年12月,新华区路华小学教师自发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成立了家庭教育公益“周末大讲堂”,每月活动两次,带领家长更新理念、解决育子困惑。如今,“周末大讲堂”已成为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教育平台,也成为路华小学的一张社会名片。

29.蕾莎·汇生活青年志愿服务队

蕾莎·汇生活青年志愿服务队长年组织开展节日慰问、环境保护、文艺汇演等各类志愿活动,救助周边村镇困境儿童和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累计捐资100余万元,志愿服务人数4000余人(次),组织志愿活动1000余次。

30.魏海涛 泊头市富镇退役军人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泊头市在106国道献县和富镇交界处设立了临时检测卡点,卡点正位于魏海涛的工厂对面。魏海涛第一时间妥善安排了十几名卡点值守人员的住宿,又买了1200元钱的肉,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同时,为镇、村疫情防控捐款1.5万元。

二、孝老爱亲(19名)

31.于淑敏 黄骅市常郭镇中留村村民

于淑敏婚后第二年,婆婆突发脑梗瘫痪在床,于淑敏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帮婆婆宽心,哄婆婆开心。于淑敏的大伯哥也患有重病,在床上已瘫痪了10多年。虽然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但她从不抱怨,总是一副乐天派,把别人眼中十分苦涩的家经营得幸福而甜蜜。

32.王洪安、王洪庆 青县木门店镇崇仙村村民

王洪安、王洪庆有一个叔伯哥哥,是一名聋哑残疾人。自1996年,王洪安、王洪庆父母临终前将关照“丑儿”叔伯哥的担子交给他们后,他们便轮流照顾这个叔伯哥,让叔伯哥与一家人同吃同住,弟兄们的善良淳朴让全村人称赞。

33.刘春梅 盐山县盐山镇马牛村村民

2012年,刘春梅的婆婆因意外骨折,先后动了3次手术,住院近60天。其间,公公也突发脑栓塞跌倒住进了医院,公婆都是她一人守在病床前照顾。由于刘春梅的悉心照顾,几年来,老人虽瘫痪在床,但屋里却干净整洁,没有丝毫异味。

34.刘晓霞 盐山县常庄乡反刘村村民

刘晓霞结婚后,丈夫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挑起照顾患脑血栓的公公、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婆婆和家庭的担子。在照顾好公公婆婆的同时,还种了24亩地,管理着近240多棵果树,养起了肉鹅和蛋鸡。婆婆去世后,她将家搬到了树林里,一边照顾老人,一边搞养殖。

35.杨降雪 任丘市出岸镇北漕口一村村民

2010年,杨降雪大伯哥脑出血成了植物人,随后不久嫂子也因脑出血失去行动能力,她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两人的责任,还要赡养多病的婆婆,护理瘫痪在床的继公公。多年来,杨降雪始终没有一句怨言。

36.张军风 东光县秦村镇林桥村村民

张军风与林子仲组成再婚家庭后,对林子仲的子女视如己出、疼爱有加。林子仲有一个74岁的哥哥,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张军风对大伯哥一直细心关照,给老人安装了暖气、电扇,确保他住的舒服,并且每天给他换洗衣服,坚持多年。

(下转第四版)

2020-12-2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870.html 1 第十四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候选人事迹简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