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第05版:05

发现典型 收获感动

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为什么虔诚地跪在地上,高高捧起那些83年前的书本?

因为,这是经历过战争硝烟的书,是2000多将士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书,是藏着中华民族精神秘籍的书!也是沧州师生抗战时期流亡办学的见证!

因为这些珍藏在陕西汉中图书馆的书,今年我们把视角再次对准国立一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沧州师生为了保护文化火种,冒着战火,将书桌一搬再搬。从运河之滨,到淅水之畔,最后翻越秦岭,来到陕西城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他们依然要坐在课桌前,坚持传递民族的风骨、不死的文明。2020年,我们连续推出近10期关于国立一中的报道,让这段交织着家国情怀、文化担当、民族大义的故事,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样的故事,不仅在过去,更在当下,每一个都堪称传奇:一个由残疾人组成的爱心群体,16年来不仅抱团取暖,积极奉献,而且有28人作出了志愿捐献遗体的公证,其中7人去世后实现了遗体捐献,用生命的最后光亮,延续着家园精神,书写着“不追求生命的长度,但追求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的生命传奇;王淑凤,一位八旬老人,31年情系高墙,用博大的爱温暖着服刑人员及刑释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走上自新之路;石润生,享誉全国的剧作家,在身患癌症、多次手术的情况下,创作出一部部精品大戏,曾获得国家、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每一个新闻人物、每一个鲜活的故事都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杨金丽

2020-12-2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7875.html 1 发现典型 收获感动 /enpproperty-->